(
课件网)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氧气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学习目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用途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课时导入 有一种物质为人间的美景默默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知道它是谁吗? 人类的呼吸 鱼的 呼吸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1. ①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29 g·L-1,比空气略大(ρ 空气= 1.293 g·L-1); ③氧气不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 L 水中大约可溶解30 mL 氧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 知1-讲 一定要指明在通常状况下 感悟新知 2. 氧气的三态变化 气态( 无色) 液态( 淡蓝色) 固态(淡蓝色,雪花状) 注意:虽然生物能在水中生存,但氧气并不易溶于水,水中生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氧气生存的。 知1-讲 属于物理变化 101 kPa、-183 ℃ 101 kPa、-218 ℃ 感悟新知 活学巧记 氧气的物理性质可联系生活实际来记忆:空气为无色,所含的氧气也是无色的。液氧为淡蓝色(贮存在蓝色钢瓶中),不易溶于水(如鱼缸、鱼塘需补充氧气)。 知1-讲 知1-练 感悟新知 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 在0 ℃、101.3 kPa 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1 D. 通过降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A 例1 考向 判断氧气的物理性质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熟练记忆氧气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是答题的基础。 导引:氧气不易溶于水,A 错误;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 正确;在0 ℃、101.3 kPa 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1,C 正确;降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为淡蓝色液体,D 正确。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活学巧用 运用口诀法巧记氧气的物理性质,即氧气常无色,降温变淡蓝,不易溶于水,密大空上翻。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1. 采用对比法学习几种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 氧气的化学性质 知2-讲 燃烧物 燃烧现象 文字表达式 碳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的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 氧气 二氧化碳 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点燃 感悟新知 知2-讲 燃烧物 燃烧现象 文字表达式 蜡烛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有水雾出现,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 氧气 水+二氧化碳 硫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 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点燃 感悟新知 2.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氧气可支持燃烧,但本身不能燃烧。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识链接 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有的发光,有的产生白烟,有的产生火焰;同种物质在空气中和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也不同;说明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知2-讲 知2-练 感悟新知 [中考·娄底] 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和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D 例2 考向 不同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辨别正误时要细辨反应物的种类,燃烧现象的特点,生成物的特征。 导引: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D 错误。 知2-练 感悟新知 教你一招:1. 描述物质燃烧时的现象时分成“三步骤”:(1)描述其特征现象(如发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