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31864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政治第2课把握逻辑要义课件(20张ppt)

日期:2025-05-1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1845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把握,ppt,20张,课件,要义,逻辑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思想政治 课标要求 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备考指导 1.了解“逻辑”的多种含义,区分不同语境中“逻辑”的含义 2.理解逻辑学研究思维的方法,说明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特征 3.联系科学思维与文学想象的差异,讨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特点,探究二者的关系 4.解析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结合实例区分逻辑思维的三大规律,并分析和解决其他实际问题,培养科学精神 必备知识 一、“逻辑”的多种含义 1.“逻辑”的不同用法 (1)不同含义: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2)不同用法的关系:“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2.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历史上人们曾把所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都称为逻辑学。 (2)狭义的逻辑学: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 (3)广义的逻辑学: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误区辨析区分以下概念 论点:是观点、看法或态度。 论题:逻辑学上指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证据,可以是事实材料或道理依据。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论辩:逻辑学名词,采用理由来支持或反驳一个观点,以说服已知或未知的受众。论辩可能包括反对,但是言之有据的论辩比单纯的反对含义更丰富。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2)同一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3)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矛盾律的基本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2)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3)思维矛盾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的不同:①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②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拓展深化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矛盾律 第一,一个判断不能既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又反映该对象不具有该属性。 第二,一个判断不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例如,“这个犯罪行为是故意的”是真的,它就不是假的。 第三,一个判断是真的,那么与它相矛盾的判断就一定是假的。例如,“这个犯罪行为是故意的”是真的,那么“这个犯罪行为不是故意的”就是假的。 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排中律的内容: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