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40061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248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
  • cover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诗歌《萧红墓畔口占》的内容,掌握诗歌的主旨。 2. 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3. 通过诗歌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诗歌的语言、修辞等手法来分析诗歌。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3. 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一)诗歌内容的理解 1. 诗歌《萧红墓畔口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 诗歌中的意象“红山茶”的象征意义。 (二)诗歌语言的分析 1. 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朴素洗练、情感真挚。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隐喻等。 三、教学难点 (一)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 1. 诗歌中隐含的对时代背景的反映和思考。 2. 诗歌中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二)诗歌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1.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其怀念之情。 2.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诗歌背景介绍 (1)戴望舒的文学地位 我们来聊聊戴望舒,这位被誉为“雨巷诗人”的现代象征派诗人。他的作品语言朴素洗练,情感真挚深沉,深受读者喜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萧红墓畔口占》就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 (2)萧红的生平与贡献 让我们走进萧红的世界。萧红,原名张廼莹,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界的璀璨明星,她的作品如《生死场》、《呼兰河传》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然而,这位文学洛神的生命却异常短暂,1942年在香港因病去世,年仅31岁。 2. 诗歌创作背景 (1)戴望舒与萧红的友情 戴望舒与萧红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1944年,戴望舒访问萧红墓地时,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于是即兴创作了这首诗。 (2)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这首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戴望舒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萧红的怀念,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胜利的期盼和对残暴者的抗争。 3. 诗歌主题探讨 (1)怀念与生命意义 《萧红墓畔口占》通过诗人对萧红墓地的探访,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2)诗歌的情感表达 诗中的“红山茶”不仅是对萧红名字的隐喻,也象征着萧红生命的灿烂和诗人对她的赞美。同时,“红山茶”也表达了诗人对残暴者的默默抗争,以及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4. 诗歌结构分析 (1)诗歌的行文结构 诗歌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构建了层次分明而又曲折跌宕的行文结构。例如,“六小时的行程”与“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的对比,以及“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与“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的对比。 (2)诗歌的意象与象征 诗歌中的“红山茶”和“海涛”等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加深了读者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5. 诗歌语言特色 (1)朴素洗练的语言 戴望舒的诗歌语言以朴素洗练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简单的词汇,却能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2)真挚深沉的情感 诗歌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诗人对萧红的怀念,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份跨越生死的深厚友情。 (二)诗歌朗读 1. 引入诗歌背景 向学生介绍戴望舒和萧红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让学生对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讲述戴望舒创作《萧红墓畔口占》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2. 教师示范朗读 教师以饱满的情感和恰当的节奏朗读整首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起伏。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将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韵美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