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三章 叶的光合作用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场所 1 学习目标 2 课时导入 3 感悟新知 4 随堂检测 5 课堂小结 1. 概述叶片的结构,解释其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功能。 2. 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 尝试制作叶的临时装片。 4. 体验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制作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 实验目的 1. 制作叶的横切临时切片。 2. 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3. 理解叶片适于光合作用的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 新鲜叶片(菠菜、大叶黄杨等),清水,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叶片横切永久切片,滴管,吸水纸。 一、叶片的结构 探究竟 实验 将刀片夹缝中的薄片放入清水中。 将新鲜植物叶片放在载玻片上。 用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迅速一次切割。 取出最薄的制成临时切片。 方法步骤 避免细胞重叠 保持细胞的形状 实验现象 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上表皮 下表皮 叶肉 气孔 导管 筛管 叶脉 1. (1)表皮 ①上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表皮外有角质层。 ②表皮上面分布着一些由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 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也是水分散失的通道 保护组织 上表皮 下表皮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2) 叶肉 营养组织 ①由许多叶肉细胞组成,内含叶绿体。 叶肉 ②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现在你能说出叶片正面的绿色往往比叶背面深的原因吗? 答:因为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含有的叶绿体多,叶绿素也多,而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叶绿素也就少。 注意 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韭菜 韭黄 (3) 叶脉 输导组织 ②内有导管 ①分布在叶肉中,是叶片的“骨架”。 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 输送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叶脉 导管 筛管 1. 表皮: ①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射入; ②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2. 叶肉: 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 叶脉: 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叶片适于光合作用的特点 因此,叶片是光合作用最理想的场所。 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暗处理,光照,脱色滴碘液 不变蓝 暗处理,光照,脱色,滴碘液 变蓝 结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边缘白色部位(没有叶绿体) 中间绿色部位(有叶绿体) 银边天竺葵 知识拓展 2. 光合作用只能在叶片中进行吗? 不是。植物的绿色部分都有叶绿体,有叶绿体的部位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植物的幼茎。 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二氧化碳和水 氧气和淀粉(有机物) 光 二氧化碳+水 光能 淀粉 + 氧气 (贮存着能量) 叶绿体 4、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 叶绿体 二、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光能 叶绿体 原料 产物 公式: 从气孔进 由导管运输 由筛管运走 从气孔出 场所 条件 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三、光合作用的概念 两个转化 一是物质转化:简单无机物 复杂有机物, 并释放氧气;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四、光合作用的实质 二是能量转化:光能 化学能 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工厂”的“车间”是 ,“机器”是 , “动力”是 , “原料” 是 , “产品”是 。 叶肉细胞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拓展延伸 如何利用土地、阳光等多种资源创造最大的生物产量? 复种、间作、套种 小小农技师 联系实际 复种:一块地在一年内种几茬,能显著提高一块土地的光能利用率。 南方的稻田一年种两季 玉米与大豆间作 间作:利用不同农作物植株高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