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 教 学 设 计 学 科: 地 理 年 级: 高 二 教 材: 选择性必修 2 章 节: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内 容: 问题研究:汽车工业能否带动家乡的发展 ———以安徽省汽车工业为例 教 师: 一 、课标分析 1.本章的课标要求如下: ①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②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本章的主题是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在学习城市的辐射功能、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 基础上,需要设计更具启发式的内容,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区域发展的问题。 2.本节课内容还涉及到的课标: ①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 ②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③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课标解读: 本节课需要结合家乡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对区域发展做出分析。通过教学达到两个目 标,一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性学习技能,包括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概括原因、总结 影响等。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通过学习, 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区域创 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另一方面帮助 学生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树立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 3 章的问题研究,从内容看,向前承接区域发展知识,向后连接区际联系 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承上启下,贯通理论和实际。它与本章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 我 国很多省级行政区把汽车工业确定为主导产业(首位产业),一方面可以使省内重点城市的 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从而增强其辐射功能,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 汽车工业将会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所以本节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一个延伸和拓 展。 三、学情分析 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工业区位、可持续发展、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大城市辐 射功能等知识有一定的储备,有一定的资料分析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高二学生思维活跃, 参与意识强,对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分析复杂、真实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学中用 直观生动的图片、案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材料,了解汽车工业特点及其产业带动作用。 (综合思维) 2.结合案例,分析蔚来汽车落户合肥的原因。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选择性必修 2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3.通过材料和实例,总结发展汽车工业需要关注的问题。 (综合思维) 4.结合区域条件,利用 SWOT 分析法综合分析芜湖发展汽车工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 胁。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用综合思维看待产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分析真实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案例探究法、自主探究合作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和“地区产业结 构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以一个具 体的产业为例,来说说产业发展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 影响。 今年安徽省确定了一个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你们 知道是哪个产业吗?(展示“首位产业”概念) 抛出问题:安徽省为什么要把汽车工业作为“首位产 业”呢?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呢? 学生思 考回答 在导入中贯穿问 题,既可以调动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 认知积极性,还可 以在探究问题的 过程中启发学生 思维和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问 指导学生根据教材 P57 页资料 1 和图 3.27,完成问题 1: 汽车工业对区域发展有哪些带动作用? (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