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56175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5.植物是“活”的吗?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11-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3915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学,格式,教学设计,的吗,科学,植物
  • cover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与设计思路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5课。课标分析如下: 课标的核心概念 本节课聚焦《标准(2022年版)》中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和“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与要求 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2年级:①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6.1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生存 1~2年级:①说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阳光和空气 基于分析,本课的核心概念是植物是有生命的和植物“生长”特征和 “需求”特征,本课将引领学生去概括前面4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种养过程中的观察与分析,并跨越不同时间与空间的纬度去发现,使学生认识到植物具有的 “生长”特征和 “需求”特征,并收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因此主要活动由局部与广阔、短期和长期、静态和动态的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与分析组成,让学生经历提出疑问———找寻证据———分析证据———得到结论的过程,符合课标要求。 在观察分析后,由于一年级学生已经知道活的植物所具备的特征,本课还安排了一个收集其他资料的活动,以观察桃树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和神奇的植物为例,让学生把视野从局部的、短期的、静态的现象引入到更为广阔的、长期的、动态的植物生命现象的观察当中,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完善植物是活的证据。经挖掘教科书后本课还安排了这样的一些讨论,围绕“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是活的?”、“塑料樱花是活的?”这两个问题去讨论,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去认识植物有生命的。通过以上活动也是对前4课所学内容的回顾与总结。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到第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的方法,对植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参与到种养活动。现在需要学生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对植物是活的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但是,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相对比较弱,对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零散粗浅,表述不够准确,所以需要老师引导,并帮他们回顾和整理。同时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很容易接受“动”的动物是活的,所以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并使得他们学会找寻静态的植物活着的依据。实际上有些植物存在应激性,是动态的,可适当增加“动”的植物知识。采用动静结合的观察方式能加深学生对植物有生命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种养和观察活动,知道植物需要水、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植物是有生命的。能够应用这些发现去研判生活中的植物。 科学思维: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植物生存和生长的条件,收集证明植物是 “活”的证据。 探究实践: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能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植物生长过程中外部形态及其变化”的证据,说明植物是“活”的。 态度责任:初步建立用证据说话的意识。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认识,对研究植物感兴趣,学会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种养活动,知道植物需要水、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是有生命的。能够应用这些发现去研判生活中的植物。 难点: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植物生存和生长的条件,收集证明植物是 “活”的证据。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植物;3.关于植物的照片、图画、记录。 学生:1.铅笔、橡皮;2.微习题(学习任务单);3.植物;4.关于植物的照片、图画、记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聚焦问题 材料准备:课件 1.提问激趣:你喜欢小动物吗?你看到的小动物是“活”的吗?请你说一说理由 2.呈现图片:课件展示蝴蝶、小猫、金鱼在“动”的图片。 3.师生互动:寻找小动物是“活”的证据,蝴蝶舞动翅膀、小猫吃东西、金鱼在游泳 4.聚焦问题:小动物是“活”的,植物会进行这些活动吗?植物是“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