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67931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课件(共25张PPT)+音频素材

日期:2025-01-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26468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课件,25张
    (课件网)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 飞来峰又叫灵鹫峰,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高168米。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飞来峰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锋棱如峭。 绝句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粹。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语诗歌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居多。 文体知识 了解有关王安石的文学常识;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并能背诵、默写全诗。 整体感知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学习目标 王安石(1021-1086年),(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又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雄奇峭劲、壮丽超逸而又深婉不迫的独特诗风,对推动宋诗革新起到了积极作用。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 诗人简介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zhē yuán 诵读诗歌 读准节奏 读出韵脚 读出感情 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诵读诗歌 【译文】飞来峰顶上应天塔高入云端,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 读懂诗意 千寻: 极言塔高。形容高耸。寻,古代长度单位。 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远眺的视线,只因为我身在塔的最高层上。 暗喻奸佞的小人 视线 因为 最高处 夸张,写出了峰上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赏诗悟理 诗人如何表现古塔之高?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①正侧结合:用“山上”(位置)“千寻”(数量)直接表现古塔之高;用“鸡鸣”时分塔上所见之东升旭日侧面表现古塔之高。 ②虚实结合:飞来山上千寻之塔,虽有夸张但仍为写实;“闻说”兼用典故,借想象虚写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两种手法并用,都是为了表现飞来峰上古塔之高,而写古塔之高,则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立足点之高,亦是为结句伏笔。 “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双关),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邪官)。 “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大无畏的进取精神。 “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用典。表明自己不畏艰险,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勇往直前的精神。表现出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豪迈气概。 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 启示: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长远的目标,不畏艰险、排除障碍,向理想迈进。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yí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飞来峰》这首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背景链接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