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70121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共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70917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六,PPT,八年级,语文,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八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今天,如果我们票选历史文人的最佳人气奖,获奖者一定是苏轼。他是文学家、书画家还是美食家。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眉山、汴京、杭州、密州、黄州、惠州、儋州。苏轼创作的爆发期就在黄州,而苏轼在黄州诗词的起点是今天学习的这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激趣导入 学习目标 1.理解作品中的意象、意境,并背诵本词。 2.学习通过品味意象理解词人情感,感受词人形象。 3.学习词人坚持操守、坚守理想的人生态度。 目录 壹 知晓作者 肆 体会词情 叁 整体感知 贰 简介背景 第一章 知晓作者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第二章 简介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43岁的苏轼在湖州给宋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里面的话被朝廷上支持变法的新党利用,诬陷他“包藏祸心”,讽刺政府,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于是,到湖州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逮捕,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简介背景 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于是苏轼下狱103日,险遭杀身之祸,幸运的是,经过多方营救,苏轼得以从轻发落,贬到黄州。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没有实权,连居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暂住在定惠院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心灰意冷,谢绝与外人交往,离群索居。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简介背景 第三章 整体感知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初读,读准字音 piāo miǎo qī xǐng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再读,读清节奏 细读,读懂词意 【译文】一弯残月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夜深人声已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往来?仿佛那孤雁的缥缈身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幽居之人。 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 枝叶稀疏的桐树。 上片:写深夜院中所见景色。 细读,读懂词意 【译文】孤雁惊飞却又回过头来,心里有幽恨却无人知道。它挑遍了寒枝不肯栖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凉。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下片: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 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知晓。 第四章 体悟词情 “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寂寞(凄冷、孤寂)的氛围。 1.上片前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2.“谁见幽人独往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