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1 古代诗歌五首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1.根据提示填空。 (1)在《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登楼远眺,面对辽阔的空间,引发孤寂悲苦情绪的诗句是“ , ———。 (2)《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的雄心,俯视一切的气概的两句诗是“ , ———。 (3)《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精神的诗句是“ , ———。 (4)《游山西村》中的“ , ———两句实写山阴道上峰回路转,突现佳境,蕴含着在困境中只要坚持,也许就会出现转机的人生哲理。 (5)《己亥杂诗》(其五)中表明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两句诗是“ , ———。 课内品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3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一直为人所称道。 B.颈联将击鼓吹箫以迎神的热闹与农民的衣冠简朴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社的不满。 C.因山水迷人,民风淳朴,所以诗人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全诗八句无一“游”字,然而处处切“游”字,主线突出,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3.请结合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谈谈你对“莫笑”和“足”字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了诗人的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豪情。 C.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上句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D.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孟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5.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钟山即事①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钟山:一名紫金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归隐时所作。 6.这首诗是怎样写出山中的幽静的 7.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概括。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B 解析 颈联描摹了一幅农村风俗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农村风俗的热爱之情。击鼓吹箫以迎神的热闹与农民的衣冠简朴并不形成对比,也没有表达诗人对春社的不满。 3.“莫笑”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则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 4.C 解析 颔联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上句虚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5.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俯视一切的气概,以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6.这首诗通过写“涧水无声”“一鸟不鸣”以及诗人终日与茅屋相对静坐,写出了山中的幽静。 7.①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流连;②隐居钟山的闲适恬淡的心情;③政治上失意的孤独、落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