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相关的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哪些动物能在雪地上画画,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 3. 感受雪地里嬉戏的快乐,激发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兴趣与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难点:体会“画”字的表达效果,感受雪地里嬉戏的快乐,激发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兴趣与感情。 三、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文插图、生字卡片;学生搜集动物冬眠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图:这是冬天的景色,你们看,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都画了些什么? 学生: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2. 揭示课题,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出示课题)注意“画家”的“画”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 1. 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标上小节号。 2. 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他们在雪地里都画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问题。 3. 反馈交流。 (三)细读课文 1. 自由读第1节。思考;哪些小动物参加了雪仗战?它们分别画了什么? 2. 反馈交流。教师板书:小鸡竹叶 小鸭枫叶 小马月牙 小狗梅花 3. 看看这些小动物的脚印像什么?为什么?指导朗读。你觉得这些小动物可爱吗?为什么?再读第1节。 4. 自由读第2节,看看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的画是参加雪仗战留下的吗?学生板书:青蛙雪人(没参加)冬眠(不吃食)不参加活动不留下画(学生只读有关句子) 5. 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青蛙没参加活动,它睡着了,不吃食。)为什么它没参加?(冬眠)再读第2节。 6. 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读3-4节,看看在自己的雪地里还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活动?它们在雪地里都干了些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可互相提问解答) 7. 学生汇报交流。(也可表演)如: 一只小猴在雪地上挠(náo)痒痒,留下一条条清晰的痕迹。这时一只小鸟飞来,看见了小猴的杰作,它高兴地唱了起来:“冬天北风呼呼刮,小猴挠痒过家家。”多有趣的雪地画呀!又如:一只小兔在雪地上跳来跳去,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脚印,多像一串串美丽的小梅花呀!再如:两只小鸟在雪地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这上面多像一幅美丽的画呀!”再指导学生朗读有关句子,读出趣味来。还有小猪打滚儿……(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8. 小结: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认识了这群可爱的小画家。(出示插图)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朗读课文) 9. 请同学们看作业纸上的读读写写想想。要求注意带点字的读音。(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领读)注意写好哪些字?(指导书写)学生自己动手描一描书上要写的字,每个写一行。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按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进行评价) 10. 背诵课文(自由背、同桌背、指名背、齐背)。下课! 五、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讲给大家听。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观察雪地中的各种动物脚印,了解不同动物脚印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动物世界的奇妙,增强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动物脚印,发现其特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动物世界的奇妙。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各种动物脚印的图片或实物(如狗、猫、鸡、鸭等),以及一张雪地的图片。 2. 准备白板或黑板以方便学生记笔记。 3. 准备一些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科普资料,供课后拓展学生知识面。 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