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8629

在葛底斯堡的演说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4742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葛底,斯堡,演说
  • cover
课件21张PPT。18.在葛底斯堡的演说林肯教学目录作者介绍。 演说的背景。 有关葛底斯堡战役的图片。 本文演讲稿的简单介绍。 教师示范朗读。 给学生讲述本文的语气、语调。 讲述基本的势态语和本文所使用的势态语。 学生演讲。 共同探究问题。 课外延伸 林肯林肯(1809--1865) 1847--1849当选为联邦众议员,他的主张和活动代表北方资产阶级的利益。 美国第16届总统(1861--1865) 1863年发表《解放黑奴宣言》。 1865年4月15日,林肯在剧院被开枪打伤,翌晨逝世。 演说的背景 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南北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会战,也是战争中北部联邦军由败转胜的关键。南部军队统帅罗伯特·李将军率部进占北方的宾夕法尼亚,希望以此分割北方并打击联邦军的士气,从而迅速结束这场战争。双方在葛底斯堡遭遇,战争打得非常激烈,流血极多,伤亡惨重,联邦军损失二万三千人,南部同盟军伤亡、失踪二万八千人,战争以北方联邦军的胜利告终。此后南部叛军一蹶不振,再也无力大举进犯北方。林肯一直在密切注视着前方战事的进展,并同时关注着对南方军的另一个重要战场维克斯堡战役的进程。当葛底斯堡大捷的消息传来,整个北部对这次胜利群情沸腾,欢欣鼓舞。四个月后,也就是1863年11月19日,林肯应邀出席在葛底斯堡举行的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并发表了这篇演说。这是林肯众多演讲中最著名的演讲之一。它以简练、凝重、朴实的语言,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意义,赞颂了战争中献身者的精神,阐明了战士们为之奉献的理想事业的精髓。这篇演讲在当时获得普遍的好评,一百多年来,一直被作为演讲的典范,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演讲稿 这篇演说的原文共10个句子,不足250个单词,但是,其内涵却极为丰富。林肯并没有像一般的演说者那样,仅从一场战役的胜利去鼓舞士气,而是上升到了“人生而平等”的立国原则、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高度进行评论,发出号召。与其说这是一次演讲,不如说是一篇政治宣言,是一篇号召全体国民为了“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而全力奋战的宣言书。示范朗读听朗读体会林肯当时的思想感情。 注意演讲的语气、语调。 想一想选择怎样的势态语才能增加表达效果。 课文应该选用怎样的势态语来增加表达效果在葛底斯堡的演说(语气、语调等)基本的势态语步入会场时,演讲者要态度谦和,步伐稳健,面带微笑。正式登台演讲时,先向主持人点头致谢,然后从容地走上讲台,目光环视全场,之后开始演讲。 ?演讲开始后,演讲者既要目光注视前方,炯炯有神地面对听众,还要不断地兼顾全场,了解观众的反应。手势也是常用的势态语。手势分为指示手势、模拟手势、抒情手势等类别,指示手势(指示事物的手势)和模拟手势(摹形状物的手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抒情手势则在演讲中运用较多。课文中应选用的势态语据林肯好友赫思登说,林肯对听众恳切地演讲时,那瘦长的右手自然有着动人的力量,一切思想情绪完全贯注在那里。为了表达欢乐的情绪,他常把双手手臂上举成五十度的角,手掌向上,好像已抓住了他渴望的喜悦;而讲到痛心处,如痛斥奴隶制时,他则紧握双拳,在空中用力挥动。 ?所有外在势态语的使用,都应从演讲内容出发,服务于演讲的需要读课文教师演说 学生演说 共同探究问题1、课文中”安息之所”和“福佑‘’的意思是什么? 2、文中写到”八十七年以前,我们的先辈们在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的国家”指的是什么战争?“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指的是什么战争? 安息之所:原指安静的休息或入睡的地方,这里只对死者而言的长眠的地方。 福 佑:给予保佑和幸福。 独立战争;南北战争。 3、在这篇演说中,林肯高度揭示了这场战争所蕴涵的伟大意义,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述。 保持国家的统一,维护先辈们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