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二安全急救广宣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广州版初中劳动技术八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广州版初中劳动技术八年级下册,第15章,第1节,安全急救广宣传。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常见急救措施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突发事件中的伤害。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作出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自己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4. 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关注他人生命安全,积极参与社会救援活动。 5. 行为目标: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注急救知识,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提高自己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包括评估现场安全、判断意识、呼救、摆正体位、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 (2)学会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的基本方法:包括使用止血带、三角巾、绷带等急救用品进行止血和包扎,以及骨折固定的正确方法。 (3)了解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如中暑、溺水、触电、中毒等突发情况的急救方法。 (4)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学习急救知识,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2. 教学难点: (1)心肺复苏的技巧掌握:心肺复苏是急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操作起来相对复杂,需要学生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2)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的方法:这些急救措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操作上的困难。 (3)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理解:不同急症的处理方法不同,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急救措施,这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和经验。 (4)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这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急救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急救技巧。 (3)创设模拟急救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急救知识。 (4)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和示范,提高学生的急救技能。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向学生传授急救知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通过模拟急救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急救技巧。 (4)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急救措施的应用和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5)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急救知识的相关图片、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急救技巧。 (2)网络教学资源:提供在线急救课程、教学视频等,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学习和复习。 (3)模拟人训练:使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急救知识的测试和评估,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 (5)实物展示:展示急救用品,如止血带、三角巾、绷带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急救用品的使用方法。 (6)小组合作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