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9147

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 课件(17)

日期:2024-05-22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8550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二十六,沈心工,李叔,课件
    (课件网) 主题曲 学堂乐歌 代表人物 作品欣赏 探究与学习 拓展创编 学堂乐歌 --中国清末民初,兴办新学。在新式 学堂中开设“乐歌”课。这些歌曲在当 时广为流传。后来,人们把这个时期 的新式学堂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统称 为“学堂乐歌”。 代表人物 在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这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那几位呢? 沈心工 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作者、音乐教育家.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所编歌曲题材广泛、内容浅显易懂,朗朗上口,适合儿童学唱也是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的音乐教育家;题材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叔同 李叔同,著名音乐、戏剧活动家。浙江平湖人。1905年其在人本学习西洋画和音乐,并船能够办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1910年回国后,先后在天津上海任音乐、美术教员。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音乐作品文辞秀美、富于意境和韵味。曲词结合贴切,代表作《送别》、《西湖》、《春游》…… 学堂乐歌欣赏 1、《体操—兵操》 2、《黄河》 3、《祖国歌》 4、《春游》 《体操-兵操》 《祖国歌》 词:沈心工 词:杨度 词:李叔同 词:李叔同 曲:李叔同 轻快,积极向上歌曲号召儿童“来做兵队操”,将来打仗立功劳,男儿志气高。 悲愤,“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 悲愤痛恨号召国民传承 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为 和平而战,为胜利而战 舒缓、轻松、活泼热爱生 活,乐观面对人生。 《黄河》 《春游》 曲:日本曲调 曲:沈心工 曲:民间曲调 老八板 曲名 词作者 曲作者 歌曲情绪与内涵 创作手法 ①学堂乐歌初发展的时候主要直接采用日本的曲调填上新词; ②发展到后来或直接以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 ③再者,采用我国传统的曲调填词,也有按词自谱曲调的乐歌,但为数不多。 “学堂乐歌”歌曲整体有什么 共同特点呢? 曲式结构简单; 旋律与节奏比较简洁; 歌词大众化,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学习与探究 一、为什么“学堂乐歌”会出现在清末民初呢? 二、“学堂乐歌”的出现是新音乐的初放!谈谈你的见解! 探究与创编 如李叔同编写的《送别》,是根据美国通俗歌曲作家奥德威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同是这首歌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位词作家犬童球溪便依其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 请你动手尝试,用《竹马》的曲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上一段新词。 新音乐初放 学堂乐歌 历史的脚步 1898年—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 1900年———庚子事变” 1902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1905年--废除科举。新式学堂纷纷建立;学校 歌唱已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新风尚。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中学校令实施 细则》,开始乐歌课每周1学时—在中国教育史 第一次把音乐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1923年—课程改称为“音乐课。” 历史意义 1、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 2、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 3、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 4、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送别—旅愁 富国强兵、抵御外侮; 妇女解放、男女平等; 教育青少年儿童热爱生活; 传授科学文化 等等…… 学堂乐歌内容介绍 《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