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91821

11古诗二首 小池 说课稿

日期:2025-02-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214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二首,小池,课稿
  • cover
《小池》说课稿(核心素养目标翻转课堂模式)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小池》,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小池》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诚斋集》。这首五言绝句描绘了一个初夏时节小池塘的美丽景色,以清新活泼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初夏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通过对泉眼、细流、树荫、荷花和蜻蜓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和情趣的画面。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学习尚处于初步阶段,他们对于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的感知尚显稚嫩。但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喜欢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学习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朗读、想象、观察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交流,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并能在生活中初步运用。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提升思维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感受古诗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同时,能够结合古诗的意境进行简单的绘画或写作创作,培养创造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感受古诗的韵味和魅力。同时,能够理解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 2.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1. 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教学原则,即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初步建构,课堂上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互动等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说课稿版) (一)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1. 视频资源准备:教师制作一个包含《小池》古诗朗读、字词解释、意境解读等内容的微课视频,并上传至学习平台供学生观看。 2. 学习任务布置:教师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朗读古诗、理解字词、想象画面等任务,并要求学生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3.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观看微课视频,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他们可以反复观看视频,直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同时,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朗读录音或绘画作品上传至学习平台,与其他同学分享。 (二)课堂互动交流阶段 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小池》的作者杨万里和古诗的背景,并引导学生回忆自主学习阶段的内容。 2. 朗读展示:教师选取几名学生的朗读录音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同时,教师可以自己范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问题解答:教师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深化对古诗的理解。 4. 意境解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想象中的小池景象。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古诗意境相似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5. 创作展示: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古诗的意境进行简单的绘画或写作创作,并选取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