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与生活》———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 第3课 《设计与生活》 二、教学思路 “没有什么不朽的,包括艺术。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设计也是如此,其重要性在于它可以通过一种创新的方式来优化我们的生活。 本节课的主要是在之前设计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欣赏、探究与评述优秀的设计作品来进一步学习设计方法、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创意设计与制作,尝试用多种材料去制作实践,最后对设计出来的“快速原型”作品进行展示与评述,达到改善生活、感受设计乐趣的目的。 总而言之,本节课是学生理解和领会设计与生活之间密切关系的重要一环。同时,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设计的理解,感受设计带来的便捷,激发对生活的探索之情。 三、教材分析 《设计与生活》是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第3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设计的根本目的和功能等相关基本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快速、简单的创意设计原型的制作,达到改善生活、享受设计乐趣的目的,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开阔学生的眼界,进而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学生对本节课的新课学习应从关注身边的生活用品开始,课程环节应该紧扣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用品设计,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在快速原型的设计体验中,侧重于生活用品设计,不需要考虑由设计到成品的完整性,而是注重学生在过程中的设计实践和操作活动,把设计意识培养融入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之中。 因此,本节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况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贴近生活,增进对设计和生活的兴趣。 四、学情分析 现代设计在表现形式与内涵上越来越丰富,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九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并在创意和内涵的表现上往往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应积极、正确地加以引导。 另外,九年级的学生曾在之前的课程中学习过部分与设计相关的知识,对物体形状、功能、材料、颜色等特征有更强的感受力和判断力。但是可能面临中考压力,大部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有所减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轻松自然的环境,使学生能充分体验自由创造的无穷乐趣,在愉快的玩要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五、课 型 新授课 六、课 时 第1课时 七、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欣赏生活中优秀的设计作品,领会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设计的根本目的与设计原则。 难点 能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快速、简单的创意原型制作,达到改善生活、享受设计乐趣的目的。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到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物品功能与造型完美统一的设计原则,表达自己对设计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可以通过欣赏与评述领会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能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分析设计作品在形态与功能上的特点,从而理解设计的根本目的与设计原则。能够通过观察生活,合作完成小组的创意设计。 情感、态度价 值观 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环境,学习通过创新让我生活更加舒适与便捷,感受设计带来的乐趣,抱着更加健康的生活态度富有情趣地生活。 八、教学方法 教法 师生互动法、引导法、提问法、示范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九、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新课导入(3分钟) (一)、新课导入(3分钟) 游戏导入: 快速完成一个“连连看”竞速游戏,看看谁是我们班“脑回路”最快的同学,当你有了答案,请在第一时间举起右手。 出示两幅列车发展阶段的图片(内燃机车图、电力机车图)进行相应的连线(学生连线) 从图片的对比上来看,变化最大的就是流线型扁梭状车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