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角楼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课文的主要内容。识记并会写“楼、年、夜”等生字,会写“八角楼、深夜”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法,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战争年代环境的艰苦,感受毛泽东主席的坚毅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文结合,理解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了解战争年代环境的艰苦,体会毛泽东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复习旧知: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提问学生课文的主要人物、事件及环境等。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八角楼上》,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并提问:“八角楼是什么地方?毛主席在这里做了什么?” 老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初步学习了《八角楼上》这篇课文,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看谁能快速回忆起我们上节课学到的内容。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 学生A: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毛主席。 老师:非常好!那毛主席在课文里做了什么呢? 学生B:毛主席在八角楼里工作,非常专注和勤奋。 老师:很棒!那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八角楼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学生C:八角楼是一个在井冈山上的小楼,环境比较简陋,但毛主席却在那里坚持工作。 老师:大家的回答都很准确。现在,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学习。请大家看黑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八角楼上》。大家一起读一遍课题。 学生(齐):八角楼上。 老师:很好!那么,谁能告诉我,你们对“八角楼”这个地方有什么了解或者好奇的问题吗? 学生D:我想知道八角楼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它是因为有八个角所以叫八角楼吗? 老师:问得很好!八角楼的名字确实和它的形状有关,它因为楼的顶部有八个角而得名。那么,毛主席在八角楼里都做了些什么呢?他为什么要在这里工作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和探讨的内容。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二)图文结合,学习新课 1. 观察插图,引导想象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提问:“图上画的是谁?他正在干什么?他的穿着和环境是怎样的?” (2)学生观察插图后,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工作的情景。 教师:现在,请大家一起来看这幅插图,图上画的是谁? 学生:图上画的是毛主席。 教师:很好,观察得很仔细。那么,毛主席正在干什么呢? 学生:毛主席正坐在桌子前,手里拿着一支笔,似乎正在写东西。 教师:没错,毛主席正在专心地工作。那么,他的穿着和环境是怎样的呢? 学生:毛主席穿着很朴素,可能是一件深色的衣服。他坐在一张简单的桌子前,周围是一些书籍和纸张,看起来是一个简单但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 教师:非常棒,你们都观察得很细致。现在,让我们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一下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工作的情景。想象一下,在那个夜晚,八角楼里的灯光如何映照在毛主席的脸上?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 学生:我想,在那个夜晚,八角楼的灯光一定很明亮,照亮了毛主席的脸。他的神情非常专注,似乎完全沉浸在工作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教师:很好,你的想象非常丰富。通过这幅插图和课文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毛主席那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这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重要目的之一,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和激励。 2.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