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32727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文学类文本(意识流小说)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4次 大小:586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文学类
  • cover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文学类文本(意识流小说) 【考情诊断】 1.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小说样式。其突出特点是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表达方式,采取直接叙述意识流动过程的方法来结构篇章和塑造人物形象。例如: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2.文体特点 手段+例子(语料) 意识流小说真实地表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本来状况。 具体采用了3种方式: 跳跃无序的自由联想。 大量运用内心独白。 多层次的意识结构。 结果/文学史上的地位: 叙述焦点由外部彻底转向内部,使人物“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 【知识梳理】 (一)理论知识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艺创作中着名的艺术表现手法,应用于小说、诗歌、电影等文学种类。意识流不是一个文学流派,批评界用这一名称泛指文艺创作中专门表现人类不受理性控制的意识流动状态的一种特殊的描写和表现手法。(林骧华,1987)409 (二)历史沿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意识流小说首先发端于法国和英国,随后迅速在欧美各国风行,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高潮,其声势一直到40年代后期才逐渐衰落。但是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学表现手法,它一直受到许多作家的青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美文艺创作中被广泛运用,其影响历久不衰,后又扩展到了东方国家。意识流的理论及创作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传入我国,在我国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出现了一批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文艺作品。 (三)意识流的理论来源 意识流是在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其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 1.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心理学说 “意识流”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威廉·詹姆斯提出来的。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并不是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股斩不断的“流”,思维本身是连续不断的。因此准确地说起来,意识的活动就是一种“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反映在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识流作家力求运用自由联想来表现人物意识的流动状态,出现了由相互之间有着某种关联的一个个联想中心及其展开的各种思绪组成的、跳跃的内心独白。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无意识是精神的真正实际”,这一观点引导着作家去深入发掘无意识世界。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分析理论使意识流作家受到极大启发。意识流小说在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梦幻和白日梦、象征等,以充分地描摹人物的内心感情,宣泄被压抑的本能冲动,满足无意识的愿望。 3.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理论 柏格森认为,“自我”或“自我意识状态”是一种“绵延”,是纯粹的情绪性的心理状态,只有通过深刻的内省方法才能达到自我,只有通过象征才能表达自我。他主张从人的主观感性和心灵深处的“直觉”中去寻找艺术的原动力。另外,他提出的“心理时间”的新概念,极大地影响了意识流小说对于时间的处理和结构的安排。意识流小说家正是根据这一理论,用内省的方法来探索心灵的深处,用主观世界的直觉或象征的表现来代替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取得了戏剧性的艺术效果。 (四)意识流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公认的意识流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长篇巨着《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英国作家弗吉妮亚·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等;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四)意识流小说主要写作手法 意识流小说的主要写作手法有以下几种。 (1)时序的颠倒和融合。打破传统小说的正常时序结构,在心理变化和意识流动中,常常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彼此颠倒、交叉、互相渗透,使人物的视觉、回忆、向往三种现象交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