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节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学习目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长度的单位及其测量 误差 体积的测量 课时导入 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 宇宙万物,大到纷繁的星体,小至分子、原子,都有一定的尺度,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课时导入 物质世界的尺度/m 知识点 长度的单位及其测量 知1-导 感悟新知 1 我们的感觉可靠吗? 橙色的线哪段长? 中心圆大小一样吗? 知1-导 感悟新知 为了更准确的认识周围的世界,把握事物的特点,我们发明工具,帮助我们测量。 知1-讲 感悟新知 长度的单位 1. 国际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为m。 2. 常用单位 长度的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知1-讲 感悟新知 3. 常用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如图1 所示。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识拓展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单位还有:丈、尺、寸。 换算关系:1 丈=10 尺=100 寸,1 米=3 尺。 知1-讲 感悟新知 长度的测量 1. 测量工具 刻度尺。精确测量可选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知1-讲 感悟新知 2.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做到三看(如图3 所示):看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知1-讲 感悟新知 ①量程即测量范围,指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范围。 ②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识图解 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 知1-讲 感悟新知 (2)测量时要做到四会 ①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② 会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 ③ 会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会记:测量结果记录形式是“数值+ 单位”。 感悟新知 知1-练 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96 cm=96×10 mm=960 mm B. 96 nm=96×10-3=0.096 μm C. 96 dm=96×10 cm=96 cm D. 96 nm=96×10-8 m=9.6×10-7 m 例 1 A 感悟新知 知1-练 方法技巧 单位换算三步法: ①数字不变;②乘进率;③单位变换。 示例如下: 感悟新知 知1-练 [中考·江西] 如图5 所示,小红同学用自制的刻度尺(刻度准确)来测量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她的刻度尺存在的缺陷是_____,测得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是_____。 缺失单位 例2 17.0 cm 感悟新知 知1-练 知识储备 对刻度尺进行读数的三种情形(如图6 所示): 1. 物体末端在两刻度线之间,读数为3.45 cm。 感悟新知 知1-练 2. 物体末端与非整数刻度线对齐, 读数为2.40 cm。 3. 物体末端与整数刻度线对齐,读数为2.00 cm。 知识点 误差 知2-导 感悟新知 2 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用分度值为1厘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知2-导 感悟新知 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不相同,原因是什么? 知2-讲 感悟新知 1.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 误差产生的原因 (1)测量工具不可能绝对精确。 (2)测量者的估计值不可能绝对准确。 3. 减小误差的方法 (1)提高测量工具的精确度。 (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识对比 ●错误产生的原因: (1) 不遵守测量规则; (2) 记录结果时粗心。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就可以避免错误。 感悟新知 知2-练 [中考·枣庄]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 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