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52881

1.1.1 地球自转特征、产生昼夜交替第一课时 课件 (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4-2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69504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1,PPT,必修,选择性,2019,教版
  • cover
(课件网) 地球自转特征、产生昼夜交替 地球运动的意义 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 第1节 课时1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并理解其主要表现和影响。(地理实践力) 2.联系实际,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及其影响,说明晨昏线的特点并学会判断晨线、昏线。 (综合思维) 学习目标 / 01 地球自转特征 地球自转特征 1. 定义 地球围绕着地轴作自西向东的自转。 观测点的纬度 北极星的地平高度 地轴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极星 北极星的仰角(北极星相对于地平线的高度)=当地地理纬度 地球自转特征 2. 方向 侧视 自西向东 地球的自转方向 -02 北极星 自西向东 北半球俯视图 逆时针旋转 南半球俯视图 顺时针旋转 S N 地球自转特征 北极上空俯视 逆时针 南极上空俯视 顺时针 2.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1. 在北半球观察星空,恒星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圆周运动,北极星的仰角即当地地理纬度。 2. 经度法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增 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减 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如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地球自转特征 3. 周期 1太阳日 24小时 1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特征 1太阳日 24小时 1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方向 P 地心 地球公转轨道 太阳 同一颗恒星 恒星日 太阳日 恒星 地球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昼夜交替的周期 地球自转特征 4. 速度及应用 角速度 每小时15度 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极点为零 (1)速度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2)纬度相同的两点,海拔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地球自转特征 4. 速度及应用 (2)应用 ①判断南、北半球 由北向南,线速度增大的为北半球,线速度减小的为南半球。如图中A、B位于北半球。 地球自转特征 4. 速度及应用 (2)应用 ②判断纬度带 0 ~837 km/h→高纬度 837~1 447 km/h→中纬度 1 447~1 670 km/h→低纬度 自转线速度 如图中A、B位于中纬度。 注:60°纬线上的点的线速度为赤道上的一半。 地球自转特征 4. 速度及应用 (2)应用 ③判断地势高低 A2 O 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拔越高的地方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球自转特征 4. 速度及应用 (2)应用 ③判断地势高低 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凸向低值,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图中A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凸向高值,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图中B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 02 产生昼夜交替 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 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 (1)成因 昼半球 夜半球 (2)昼、夜半球 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为夜半球;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为昼半球。 (3)昼夜界线: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线、昏线的判断方法 为晨线 为昏线 夜进入昼→晨线 昼进入夜→昏线 (1)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 (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晨线,18时→昏线。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 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3)方位法 为晨线 为昏线 晨昏线(圈)的特点 (1)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圈)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圈)自东向西移动,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15°/h),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地球自转方向 晨昏线的周日运动 2.昼夜交替 地球不停地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