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52892

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 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5-0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108185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单元,学年,必修,选择性,2019,教版
  • cover
(课件网) 认识二十四节气 地球运动的意义 鲁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结合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说明二十四节气划分的依据和方法。(综合思维)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释二十四节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指导意义。(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 01 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1.诞生的地区 二十四节气诞生于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2. 重要意义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农业生产、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和祭祀等活动,在国际气象学界,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地球绕日公转的规律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相结合。 3.划分依据 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4.划分 (1)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是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如果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地球每运行15°,日期大约经过15天,对应一个节气。 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4.划分 (2)节和气的确定:在二十四节气中,从立春开始,逢单的为节气,简称为“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合称为“节气”。 (3)农历中闰月的来历:一般情况下,一个阴历月内有一节一气,当某个月不包中气时,则将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 方法技巧 (1)二十四节气图的判读方法 方法技巧 ①推断日期:一年约365天,24个节气,故每个节气约15天,两个节气约1个月。 根据已熟悉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可以推断其他节气的日期,如芒种在夏至(6月22日前后)之前的一个节气,故约为6月7日;再如清明位于春分(3月21日前后)之后的第一个节气,故约为4月5日;大寒位于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后的第二个节气,相差约一个月,故约为1月21日。 方法技巧 ②判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a.自春分经夏至到秋分,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自秋分经冬至到春分,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b.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节气,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出日落方位相同,如小暑与芒种,立夏与立秋,小雪与大寒,寒露与惊蛰等。 c.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节气,昼夜长短相反,直射点纬度数相同,但直射半球不同,如惊蛰与清明,立春与立夏,处暑与霜降等。 方法技巧 (2)识记二十四节气的方法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导思 在国际气象学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而得出,是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标准,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依据。 导思 1.[区域认知]分析寒露节气到来时,我国的华北平原正处于什么季节。 答案 寒露节气是每年的10月8日前后,华北平原正处于秋季。 导思 2.[综合思维]据图分析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是多少天。 答案 15天。 导思 3.[地理实践力]分析中国传统上根据二十四节气划分季节的方法。 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