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教案(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难点) 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重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先秦群星璀灿的夜空中,庄子是最耀眼的星座之一。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庄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 (二)文学常识 1.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而稍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宋王偃昏庸残暴以致亡国的现实对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不再出仕(做官)与统治者合作。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 天道观念:“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 自由思想: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提出“不滞于物”的观点。 辨证思想: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认为道既派生了万物,又不滞于万物中,表现出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统一。 平等思想: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重视事物天然的本性,认为天然的本性都合乎性命之常情,因此天然的差异也是合理的,而对个性和差异的尊重,正是庄子平等观念的深刻之处。 游世思想:在内篇七篇,游世几乎是核心思想。一方面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态度,继承了隐者传统的心情灰暗的主题叙述,就是以轻视现实和躲避矛盾,来保护一种弱意义的生存欲求。另一方面,庄子又认为在这样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隐者传统意义的个人出路是根本不可能的。 2、《庄子》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又称《南华经》,是著名的经典著作。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 内篇共7篇,是庄子本人所作,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外篇15篇,是内篇的补充和发挥,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的更为强烈;杂篇共11篇,是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3、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不得不承认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也感到社会潮流的不可逆转。他主张无所作为,以保全自身,并对死生、寿夭进行了相对的解释,这种思想对后世有很大的消极影响,但庄子对当时的现实也作了较为深刻的批判。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养身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避开矛盾,寻求解脱,就必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解牛之礼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王飨xiǎng等祭祀活动中。 庖丁用的不是普通的杀牛刀,而是祭祀宗庙场合的礼器刀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