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65275

【大单元教学】极地地区大单元整体教学--粤教版七下

日期:2025-05-1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140615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极地,地区,整体,教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极地地区》单元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下册 教材 粤教版 设计者 盘伟国 二、单元实施 单元主题:“秦岭站“———极地科考的价值与挑战 教学思路: 三、课标要求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一条课程标准: 根据南、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的重要性。 四、教材分析 南北极地区教材内容设计比较简单,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材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因纽特人的家、冰雪大陆、极地科学考察与极地保护。这些内容在教材组织上是递进的逻辑联系,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认识极地地区。首先,极地地区气候寒冷,终年冰封。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极地地区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的“实验室”,吸引力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人类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篇洁净的土地?引出保护环境、实现极地地区的可持续利用。极地地区包括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该注意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气候等方面比较它们的差异。 五、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对前面各类地区和国家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认识一个区域位置的基本方法知道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当前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求知欲旺盛,接受信息能力较强,思维具有形象性特点,但是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并且自控能力较弱,很难长时间担心学习,所以在初次学习一个国家的位置和范围,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能太过于抽象,用直观的区域位置图、景观图片等帮助学生认识区域,走进区域的自然环境,引导加强理解,注意总结方法为后续学习进行铺垫。 六、单元目标 1.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根据资料认识极地开展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七、达成评价 问题的解决: 1.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极地开展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八、实施规划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课时作业 新授课 1课时 1.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根据资料认识极地开展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极地开展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学法大视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题 极地地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授课人 盘伟国 二、课时目标 1.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根据资料认识极地开展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征、开展科学考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南极、北极气候 特征的差异对比。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问题探究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生活导入(情境)/5分钟 设计意图 师:播放视频:我国新建设的秦岭站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设秦岭科学考察站?秦岭站的独特设计与极地的环境有何联系? 通过视频认识我国的秦岭站,提出疑问认识到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建立与当地自然环境存在地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