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教版地理七下第8章共谋区域发展与合作 一、单选题 1.亚洲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区是最后一次冰河时期动物遗体保存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地区。其中猛犸象全身长有细密长毛,皮很厚,其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米,这些特征有利于猛犸象适应( ) A.干旱的环境 B.崎岖的地形 C.严寒的气候 D.茂密的丛林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以南 A.撒哈拉沙漠 B.印度大沙漠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阿塔卡玛沙漠 3.上图中,赤道穿过的气候为(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4.在这种气候下生长的植被为( ) A. B. C. D.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目前依然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应该采取( )措施改变现状。 A.提高本国采矿技术水平,加大矿产的出口量 B.加强本区域国家之间的联合,引进资金技术 C.充分利用本国的矿产优势,发展生态旅游 D.大面积的开垦草地,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临 西临 ( ) A.大西洋、印度洋 B.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大西洋 D.太平洋、大西洋 明永乐十三年,郑和带着麻林国国王赠送的“麒麟”(即长颈鹿)回国。如图示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和长颈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前往明朝进贡的麻林国使臣,最可能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8.长颈鹿长颈、长腿,体表面积大,是很好的降温“冷却塔”。长颈鹿主要分布在( ) A.热带海洋气候区 B.热带季风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高山气候区 9.目前麻林国所在区域是世界上经济欠发达地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引进资金、技术 ②大力开垦草地、林地,发展种植业 ③发展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④扬长避短,发展特色产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 10.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南方向 B.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C.中山站濒临印度洋 D.最佳的考察时间是每年7月份 1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其中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是( ) A.黄金、金刚石 B.石油、铁 C.铜、铝土 D.铁、铝土 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开启科考征程,主要任务是建设我国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科学考察站。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我国南极科考站没有濒临(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3.我国南极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秦岭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昆仑站 14.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纽人特别耐寒 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D.北极地区寒冷潮湿 15.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工作人员借助LED灯给植物照明,利用嵌入式温室控制系统等技术,让科考工作者在南极地区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瓜果。下图为南极温室大棚图片。我国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 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③了解南极地区常住人口的分布状况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萨赫勒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边缘”,指沙漠之边.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部向热带草原过渡的东西向狭长地带,宽约300~400千米,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读“萨赫勒地区示意图”,分析萨赫勒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臭氧层空洞 C.热带雨林被破坏 D.湿地退化 17.极地地区环境原始,生态脆弱,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下列不利于保护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