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0569990
第六单元《孔乙己》《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文学作品中的奴性人物形象探读 联读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236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第六
,
联读
,
必修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文学作品中的奴性人物形象探读 --《孔乙己》、《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联读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群读,对比认识“奴性人物”身上不同的“套子”。 2.通过对比联读,认识人物辛酸经历背后的社会问题及悲剧性结局的内在原因,并体会作者包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奴性人物”身上不同的“套子”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体会作者包含的情感,学会思辨性看待“套子”现象。 【教学过程】 活动任务一 1.情节再现 篇目:《孔乙己》、《祝福》、《套中人》 (根据之前学习,回顾情节,要求以第一人称完成故事讲述) 2.对比阅读:不同的“套子” 对比三个人物,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竟都被包裹在层层套子之中,最终被套子束缚、被社会所吞噬。 活动任务二 分小组探讨三人身上不同的“套子”。 人物 有形的套子 无形的套子 孔乙己的套子 祥林嫂的套子 别里科夫的套子 2.共性探讨:同样的奴性 百科词条:基于生存欲望,根据个人认知力在现实中的有限理性选择,完全服从。它是暴力恐吓、利益诱惑和思想禁锢的产物。 心理学:一种内化为自身主动性、自觉性的意识与行为,表现为对被给予的,对自身有消极意义的事物的无原则的接受性。 任务活动三 分小组探讨: 三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反抗,为何将其三人界定为“奴性人物”? 1.祥林嫂四次反抗: 第一次反抗发生在她的丈夫死后。她从家里逃出来,来到鲁镇打工,她的挣扎出逃具有一定的抗争精神。但是,在鲁镇打工的时候,她依然受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和剥削,不能从根本上解救自己。 第二次反抗发生在她被逼再嫁时。婆婆带人将祥林嫂五花大绑,让她改嫁给山里的贺老六。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的祥林嫂不断地反抗。但是,祥林嫂抗争得如此激烈,却并不是为了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拒绝被人贩卖,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节。在旧社会,“失贞”是很大的罪过。她的反抗其实是对封建观念的一种维护。 第三次反抗发生在她再次回到鲁镇后。祥林嫂不想死后被两个丈夫争抢,怕被阎王爷锯成两半,便做出了“捐门槛”的举动。她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试图改变现状,但还是无法改变大家对她的态度。祥林嫂的这次反抗依然是在封建思想的迫害下产生的,注定是没有结果的。 第四次反抗发生在她向“我”提问时。当时,祥林嫂对魂灵的有无产生了怀疑,说明她并不十分相信这个说法。这其实是抗争的一种具体表现。这次怀疑是她所做的最后一次抗争,却也随着“我”吞吞吐吐的“也许有吧”的敷衍回答而结束了。 总之,祥林嫂的反抗是带有一定的自发性与盲目性的。她从始至终都没有摆脱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束缚,是深受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坑害的可怜人。这也注定了她没有办法真正摆脱自己的人生悲剧,只能一步步被封建社会所吞噬。 2.祥林嫂的奴性: 祥林嫂初来鲁镇,在鲁四家里干活,虽然工作繁重,但她“很满足,也白胖了”,生活处境不好,但只要有一席安寝就满足,暂时做稳了奴隶,满足现状是奴性的表现。后来,祥林嫂被婆家带走,她也反抗过,她逃跑、撞香案、沉默失神迟钝、质问灵魂的有无,争一个做奴隶的安稳日子。她不满于想做奴隶而不得。这是她奴性的再次体现。她拼命争取的只是生存的权利,反抗的意义仅在于此。作者“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3.孔乙己的反抗: 孔乙己的善良,并没有得到善待。他的生活充满了绝望,这绝望,不仅来自于主流社会的不接受,也来自于底层阶级的嘲讽。但是,孔乙己却仍然以读书人自居自傲,可理解为他想用自己的方式,与绝望对抗。 4.孔乙己的奴性: 孔乙己受欺凌而不反抗,被压迫而不斗争。在那个社会中,他沉醉于自己的奴隶地位中,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5.别里科夫的反抗: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谈恋爱,说明别里科夫这类守旧胆小反动的人也试图走出套子,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边城(节选)》课件(共35张PPT)(2025-04-04)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共32张PPT)(2025-04-04)
《再别康桥》课件(共57张PPT)(2025-04-04)
《陈情表》课件(共57张PPT)(2025-04-04)
《风景谈》课件(共44张PPT)(2025-04-04)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