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76767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8884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 cover
《送友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掌握诗歌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赏析,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意象体会诗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惜别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表达技巧。 2.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古人或云游、或求学、或贬谪、或为官、或成边,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甚至终身不得相见,因而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他们常常设酒饯别,或折柳攀杨,或赠物送银,更是常常要吟诗作赋,以寄离情,所以送别诗便成为古诗当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送别诗一《送友人》。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和杜甫井称“李杜”。 李白的诗歌表现出藐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其诗达到威唐诗歌艺术的巔峰。留世有《李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写作背景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zhé)多年,难以再会,因而古人很重离别。士大夫送别,不光是备酒饯(jiàn)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或留给居者。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題。 这是一首是送别诗,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城外送别友人的情景。 4.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5. 精读诗歌,赏析探究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和环境。“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仗工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人送友,从内城一直送到外城,送行之路程远,暗写诗人与友人的不忍遽(jù 仓促 )去,依依惜别之情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颔联,写友人离去,飘忽不定,表现离别的深情。 孤蓬,这个意象,借喻即将离去的友人,一个“孤”字写出离程之孤独;万里,点明离程之遥远。 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颈联:以工整的对偶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尤耐人寻味。全诗语言自然朴素,不事夸饰。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尾联:描写“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 化用典故,以景结情,暗写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 6.分析这首诗歌的结构 7. 情感升华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通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