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77131

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159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 cover
五下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能读准音、读出节奏。 2.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通过自主批注、联结生活、合作学习等方式,体悟杨氏之子的聪慧机智。 4.联读《映雪》中的片段,对比文中一子一女的语言,感受“言语智慧”。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理解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杨氏之子的聪 教学难点: 熟读文言文,体会语言的风趣。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读好文章 1.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文章,一读题目,我们就会感觉到这是一篇文言文,为什么?这个题目什么意思?在三国两晋时期,称“氏”的,一般是地位高,成就大的男子,基本用于贵族。读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谁的地位比较高? 2.文章不长,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篇文章。 3.这篇文章,有一个生僻字“诣”,谁来读一读。 (1)“诣”的意思是———拜访”。你觉得去见怎样的人,我们才用“拜访”?———见地位高或辈分高的人。 (2)这个孔君平啊,是孔子第26代后人,学问很大,后来官至尚书郎,据说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院长。一个学问这么大的人,一个地位这么高的人,去见杨氏子的父亲,用的是“拜见”,用的是“诣”,也就说明杨氏子的父亲———地位高。 4.除了这个生僻字,这篇文章里有两个多音字,也容易读错。 (1)这两个字都有多个读音,分别有什么读音? (2)这里的“为”应该读什么呢?为什么? (3)没错,这句话的意思是(儿)为(孔君平)设果,我们还原来读一读。 (4)文言文太简略,给我们读课文增加了难度,幸好你们聪明,能根据意思来推理字的读音。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5)这里的“应”你觉得应该读第几声呢?如果你词语积累丰富,也能推断出来。我们生活中有两个词“应声而动、应声而至”,什么意思呢?听到声音就动了,听到声音就到了。“应声”都是为了强调快。如果你知道这两个词,你就觉得“儿应声答曰”里的“应”应该读“yìng”,而且意思也知道了,“儿应声答曰”是指杨氏子答得———非常快。我们来读一读。 5.文言文中不仅一些字容易读错,一些句子也不好读,课文后面的习题就是让我们练习“读好”句子,这篇文章一共5句话,为什么选这2句?(句子有点长,不好停顿) (1)请你们先自己尝试在这两句话上画上停顿符号。 (2)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第一句“停顿”是正确的,请一位同学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老师发现第二句话很多人“停顿”错了,我们降低难度,来选一选。 Α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Β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你们为什么选择第一种读法?(“家禽”指的是家里养的鸡、鸭、鹅等,而孔雀是野生的鸟类。)停顿对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意思自然明白了,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6.刚才,我们都好了关键句,下面,我们借助老师标注好的停顿符号,读一读整篇文章。 第二部分,读懂“妙答” 1.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杨氏之子) 2.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课件出示书的封面),这本书很有名,作者叫刘义庆,他在《世说新语》这本书记录了魏晋时期的一些名士,他们要么品德高尚,要么学问深厚。在这么多人物中,杨氏之子显得很特别,他只是个孩子,只有九岁,你觉得刘义庆为什么要把他选进来? 3.文章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原因了。杨氏子很聪明,我们来读一读———杨氏之子甚聪惠。而且刘义庆告诉我们这个孩子不是一般的聪明,是很聪明。哪一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甚。“甚”在文言文中,有一种意思就是“很、非常”,叫周敦颐的人,想要说水中、陆地上的花花草草,值得喜爱的非常多,他是这样写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一个叫贾谊的人,想要说生产劳动的人很少,浪费的人却很多,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