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05347

21《杨氏之子》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239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五下语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感受其聪明才智。 3. 激发学生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 2. 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性。 三、教学难点 能体会到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性,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关于《杨氏之子》的初步印象。 2. 检测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随机抽读。 (一)复习导入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课文,谁能分享一下你们对这篇课文的初步印象呢? 学生A:我觉得杨氏之子非常聪明,他能够巧妙地应对孔君平的提问。 老师:很好,你抓住了文章中的关键人物特点。那么,谁能告诉我,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哪些生字新词呢? 学生B:我们学了“惠、曰、禽”等生字,还有“聪惠、应声、家禽”等新词。 老师:很棒!现在,我来随机抽查一下大家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请同学C来读一下这些词语。 (学生C开始朗读生字新词,老师在一旁观察学生的发音和准确性。) 老师:很好,同学C读得非常准确。大家都掌握得不错。那么,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探究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巧妙的应对方式。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的世界。 (二)深入研读 1.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与语气的把握。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老师: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停顿和语气的把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的情感。准备好了吗? 学生:准备好了,老师。 老师:好的,那我们开始。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为/设果,果/有杨梅”。注意,“为”和“设果”之间,“果”和“有杨梅”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同时,在读到“果有杨梅”时,语气要稍微上扬一些,表现出一种惊喜或者期待的情感。 学生:“为/设果,果/有杨梅”。 老师:很好,大家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站起来单独朗读这一段,看看大家是否能正确把握停顿和语气。 (学生依次站起来朗读) 老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已经基本掌握了停顿和语气的技巧。那么,现在请大家再次朗读全文,注意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在朗读过程中,尽量将自己融入到课文中,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老师观察学生的表现) 老师:非常好,大家读得非常投入。通过朗读,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朗读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 2. 逐句解析,理解文意。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重点关注杨氏之子的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讨论其言外之意及表达方式的巧妙。 老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通过初读,你觉得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学生:我觉得这篇课文的语言很有趣,尤其是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巧妙。 老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接下来,我们逐句解析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学生:这句话告诉我们,杨氏之子是梁国人,才九岁,而且非常聪明。 老师:非常准确。那么,第二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这句话是说,孔君平去拜访杨氏之子的父亲,但是父亲不在家,于是就把杨氏之子叫了出来。 老师:很好,理解得很到位。接下来,我们来看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学生:因为杨氏之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