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例4 教学目标 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学会用直条图表示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2. 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学会用直条图(线段图)表示题中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老师:同学们,又快到中秋节了,大家都喜欢吃美味的月饼,不仅美味还象征着团圆。 淘气家也买了月饼,可是淘气却不开心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爸爸买了4盒月饼,每盒8块。爸爸说要先给爷爷5块,让淘气算算还剩下多少块? 这可难为淘气了,大家快来帮帮忙吧! 老师:我们先来算算,一共有多少块月饼? 学生:一共32块月饼,4×8=32(块)。 老师:对,那给爷爷5块之后呢,还剩多少? 学生:32-5=27(块),还剩27块月饼。 老师:同学们真厉害,都是计算小能手!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家可不能像淘气那样被难住了。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之前学过的混合运算方法,来学习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情景引入本节教学内容,抛出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究新知 老师: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你是一位面包房的面包师傅,每天会面临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1:每天要烤多少个面包? 学生2:有不同种类的面包,需要烤多少种面包,每种面包烤多少个?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想到这么多问题。这里有一位面包师傅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 PPT展示题目,指名学生读题: 老师:这个问题有点难,我们可以尝试用直条图表示条件和问题。先想想第一句话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 老师:对,那我们在图中怎么表示呢? 边画图边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整个直条表示一共有90个面包,画出一部分表示已经烤的36个。 老师:很好,那余下的部分表示什么呢? 学生:剩下的,没烤的。 老师:对,我们接着读第二句话,看看又给了什么条件,需要求什么? 学生:每次烤9个,要求的是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老师:对,我们接着画。 老师:现在直条图很清晰的把条件和问题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同学们想想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分几步? ②每一步求出什么结果? 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根据“一共要烤90个面包”和“已经烤了36个”这两条信息,能求出剩下的面包有多少个;接着再根据“剩下的面包”和“每次烤9个”这两条信息,能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学生1:根据“一共要烤90个面包”和“已经烤了36个”这两条信息,能求出剩下的面包有90-36=54(个). 学生2:再根据剩下的面包54个,“每次烤9个”这两条信息,求出还要烤54÷9=6(次)。 老师:对。同学们的思路非常清晰。那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几个步骤呢? 学生3:(1)理清思路,解答这个问题不止一步,需要两步。 两步之间具有连贯性。 根据解题思路,列出算式,计算结果。 老师:现在大家会列综合算式表示解答过程了吗? 学生:会。 (90-36)÷9 =54÷9 =6(次) 老师:这么快就列出来啦,真厉害!为什么这么列呢? 学生:90-36,先算出剩下多少是第一步,得到54,再除以9,算出还要烤几次是第二步。 老师:很好,列综合算式解答时为什么要打小括号? 学生:要想先计算90-36,必须添上括号。 老师:对。如果算式中不带括号,按照两级运算顺序就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那就变成90-36÷9,跟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