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语交际 复述与转述 设计说明 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但对于一些需要特定方法和技巧的交际仍然容易出现问题。若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整合及再加工能力,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将产生积极影响。“复述与转述”旨在进一步培养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复述与转述的含义和特点。 2.通过实践区分详细复述与简单复述,重点学习简单复述。 3.掌握变换人称、转换时空等转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复述与转述的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复述与转述,做到准确、流畅。 教学方法 点拨法 讨论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大家都听过穿井得一人的故事,明明是挖井节省了一个人力,结果却被传为在井内挖到一个活人。这就是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复述和转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样才能正确地复述和转述。 二、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什么是复述 2.复述的要求是什么 3.如何复述 4.实战演练。 (1)探讨复述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2)让学生试着复述大屏幕上的材料,其他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进行点评。 【评价标准】准确(人物、时间、地点)、完整(起因、经过、结果,情节完整)、重点突出(删去次要的,删去描述性、解释性的文字)。 【大屏幕展示】鲁迅先生在绍兴教书的时候,每天晚上总喜欢到一个朋友家去谈天,有时很晚才回家。朋友家离学堂有好几里路,要经过一片坟地。 有一天,鲁迅先生和朋友谈到很晚才回家,这时已是半夜了。鲁迅正快步走,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白影子蹲在坟墓旁,忽高忽低,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真像传说中的鬼。鲁迅不相信鬼和神,他大步走上前去,用又硬又重的皮鞋向白影子踢去,只听得白影子“哎哟”一声倒了下去。鲁迅弯下腰,细细一看,原来并不是什么鬼,而是一个盗墓的。 【点拨】复述和概括不同,复述要求信息完整,要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1.复述就是在理解、吸收原材料的基础上,把读过的、听过的语言材料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复述需要有原材料,包括书面的文章和听到的故事、新闻、一般信息等口头材料。我们都有过复述课文的经历,一般是复述记叙类文章,有时要求复述得细致,有时则要求简洁。这是书面材料的复述。我们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将和某人聊天时听到的事讲给另外的人听,或将电视中看到的内容讲给别人听。这是口头材料的复述。 2.(1)详细复述:尽量完整地保留原材料的内容,做适当压缩;沿用原来的顺序,或稍加调整,注意条理清楚;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多用口语,语言表达准确、清晰、连贯。 (2)简要复述:根据要求选取内容要点;适当进行综合、概括,要点之间要有内在联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3.记叙性的材料,要抓住主要人物,按事情的主线复述;议论性的材料,要针对主要观点和论据做复述;说明性的材料,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复述。一些优美的修辞手法或者过渡的段落,均可舍去。 4.(1)①内容和思路完全符合原文,忠实于原作;②保留故事中的重点部分;③适当穿插对话;④将文中部分书面语转化成口语等。 (2)示例:鲁迅(人物)在绍兴乡村教书时(时间、地点),有一天到朋友家谈话很晚才回家(起因)。他经过一个坟地时,看见一个白影子在晃动,就用皮鞋踢了一脚(经过),发现是个盗墓的(结果)。 1.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复述。 2.引导学生在练习、评价中,不断明了复述的基本方法。 三、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转述的概念。 1.什么是转述 2.转述有什么要求 3.转述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转述练习。 (1)大家已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