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611301

2.3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5-02-0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8次 大小:6210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中国,耕地,资源,粮食,安全,学案
  • cover
2.3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通过实例,理解我国粮食战略与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通过图文、数据等资料,了解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4.通过资料,理解耕地保护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耕地保护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2.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预习新知】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粮食安全 概念 影响环节 地位 立场 要求 粮食生产 基础作物 粮食总产量 计算公式 影响因素 【活动探究一】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材料一:我国的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偏远地区,且东部地区耕地资源除东北外已经基本开垦殆尽。 世界耕地面积及前十位国家的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左图);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构成 (右图) 结合材料一图文资料,思考我国耕地总量、人均耕地面积、后备耕地资源的特点,人均耕地面积呈现该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教材p38图2.23 2015年我国各质量等级耕地占总面积的比例,下图:中国土地污染程度图 结合教材p38图2.23和左图,思考我国优等、高等地合计占比多少?这反应我国耕地质量总体有何特点?我国耕地存在什么问题? 3)哪些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 哪些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 材料三:教材p38图2.24 中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 4)我国耕地分布有何特点?气候和地形是如何影响耕地分布的? 材料四:左图:中国粮食总产量(1996-2018年) 右图: 中国气象灾害分布图 5)结合材料四,中国气象灾害分布图和中国粮食总产量(1996-2018年)图,分析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特征,导致这一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6)结合上述问题,总结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2.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一)流通环节———增加粮食总产量。 1)结合教材p39文字,分析1949年前,中国提高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2)结合教材p39 图2.25,分析1949年以后,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特征,并据此思考该阶段提高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3)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思考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有哪些? (二)流通环节———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粮食跨区调剂名称 时间 粮食调出地 粮食调入地 调拨粮食种类 目的 南粮北运 北粮南运 (三)进出口环节———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时间 进口粮食类型 目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 21世纪以来 (四)储备环节———建立粮食储备。粮食储备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 思考建立粮食储备的功能有哪些? 【活动探究三】讨论规避粮食进口给我国带来粮食安全风险的措施 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国际贸易进口粮食是满足粮食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鉴于我国耕地紧张、农业生产成本高,有人建议我国维持粮食安全应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但如果直接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粮食,一来可能会引起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即“大国效应”,导致“买得贵”,二来国际市场贸易量有限,未必能满足我国庞大的需求,导致“买不到”。近些年世界粮食储备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国际粮价大涨已在30多个国家诱发粮食危机,甚至损害了经济增长并危及政治安全。综合考虑影响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各方面因素,并收集有关资料,讨论以下问题。 (1)除“买得贵”和“买不到”风险外,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还可能存在哪风险? (2)为了能够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你认为我国可采取怎样的措施?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1.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目标: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