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14039

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件(共14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123424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古诗,三首,临安,课件,1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题写,书写 这种叫做题壁诗,即诗人题写在墙壁上的诗。这类诗通常都是诗人有感而发,表达了作者写诗时的心情与寄托。例如我们四年级学过的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宋代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都是题壁诗。 今“杭州”的古称。是南宋的都城。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杭州为行在所。取名“临安”有“临时安定”之意。 旅店、客栈 诗题意思:题写在临安一家客栈的诗 知诗人 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事见《东瓯诗存》卷四。《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林升 知背景 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今杭州)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 读诗文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词语释义 西湖 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及时休 什么时候休止。 熏 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 简直 汴州 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知诗意 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阁楼望不见头。 临安城有什么特征?请你画出来。 重重叠叠的青山 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这么美好的河山被谁占领了? 金人 知诗意 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故土被金人占领,而当权者这时候还在饮酒享乐,诗人不禁发出怎样的感叹? 什么时候 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运用了什么手法? 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知诗意 暖风熏得游人醉, 诗意:温暖馥郁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 “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 一语双关,不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 知诗意 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诗意: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简直 在这种状态下,“游人”出现了什么样的幻觉? 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