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与幻想并存———初中语文七年级《海底两万里》阅读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在他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海底两万里》被选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板块,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与科幻方面的文章,旨在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与想象力。教材“名著导读”要求学习运用“快速阅读”的技巧,尽快把握全书的内容,进而完成三个专题探究任务:写航海日记,介绍尼摩船长,绘制潜水艇简易图。最后又通过阅读成果评比展示,进一步触摸探险者的精神世界,感受凡尔纳小说的艺术魅力,进而把握科幻小说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思维活跃,能对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深入思考探究,表达见解。六年级下学期已阅读过《鲁滨孙漂流记》,对科幻小说有了大致了解。七下第六单元的单篇阅读选文有《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学生通过单篇阅读,已初步感悟到科学探险精神的可贵,其中《带上她的眼睛》就是一篇科幻小说,教材“阅读提示”明确了科幻小说是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 2.分析《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结合的特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与故事; 3.进行专题探究,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及敢于幻想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2.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及敢于幻想的热情。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走进科幻 海底探险———《海底两万里》导读激趣课 第2课时:把握内容 读中指导———《海底两万里》阅读推进课 第3课时:专题探究 成果展示———《海底两万里》读后分享课 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学生阅读成果,并按照航海日记、海底来信、潜水艇简易图三个专题进行归纳、分组。 一、情境创设 威廉·斯利特所说:“科幻写的都是未发生之事,但是未来可能发生。这种可能性是科幻很重要的的特征,也是科幻区别于奇幻文学的重要一点。”班级公众号近期要推出一期关于凡尔纳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的专题阅读,如果你是编辑准备怎样来推介。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分享成果,汇报展示 1.分组汇报准备。 (1)全班按照阅读成果的不同,分成“航海日记展示组”“海底神秘来信组”“潜水艇简易图绘制组”三个组。 (2)每组内部进行成果展示和互评,对每个组员的成果进行优缺点汇总,完成成果分享记录表的填写。 (3)每个小组评选出最优秀的成果进行全班展示。 2.各组代表全班展示。 (1)航海日记述大事 教师:细心的航海日记组同学通过在世界地图中标注出“诺第留斯号”航海的位置点,再标明时间并写出事件关键词,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连点成线,绘制出了“诺第留斯号”航行线路图。最难得是还写出了一则则航海日记,接下来有请航海日记展示组的同学进行分享。 学生分享,成果展示。 示例: 尼摩艇长的航海日记 马艺航 太平洋 11月26日 晴 我们在来太平洋遇险。第一次遇险,在克利斯海底森材打猎,被角鲨袭击。27日看到了夏威壳群岛,已经经行走了四千八百六十里了。第二次遇险,潜艇在托雷斯海峡搁浅。第三次遇险,遭土著入围攻,在珊瑚王国举行海底葬礼,安葬因伤而死的船员。 印度洋 12月1日 晴 诺第留斯方向是东南方,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