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练习题带答案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一、单元知识归纳 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有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这就是组成生命体的(细胞)。动物、植物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有些细胞却很大,如(动物的卵黄)。 3、“小水塘”的一滴水中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等微生物。 4、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足、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5、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岩石)。 6、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银耳、灵芝),把它们归为微生物,是因为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某些微生物相似。 7、通过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可以知道,物品放置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放置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不容易发霉。 8、生活中常见的防霉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烈日暴晒、空调除湿、低温保存、消毒柜杀菌)等。真空包装使食物与空气中的菌类隔绝,防止食物被污染,便于长期保存。放干燥剂、空调除湿都是通过减少物品与水分接触来防霉;低温保存通过控制环境温度来防霉;烈日暴晒、消毒柜杀菌分别利用阳光、紫外线照射来损坏微生物的内部结构,以达到消灭细菌的目的。 9、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它的“功”体现在(制作馒头、面包时要用酵母菌来发面,生产调味品时要用米曲霉、根霉等来使原料发酵,一些微生物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使土壤变肥沃)等;它的“过”体现在(霉菌导致食物变质,流感病毒导致感冒)等。 10、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素能杀灭一些细菌。之后,人们又利用其它微生物生产出多种治疗细菌性疾病的(抗生素)。 11、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免疫力),是预防病毒性疾病强有力的科技手段。 12、人们常用的消灭病菌的方法有(高温煮沸、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液、涂碘酒)等。 13、发霉是由霉菌的大量生长引起的。 14、霉菌是一种微生物,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15、英国科学家(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上面有许多小孔,看上去像一个个规则的小室,他把它们称为细胞,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被称为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16、荷兰人(列文虎克)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为人类敲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 17、要把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不可吃变质的酸奶等食物,否则会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易患肠道疾病。 18、许多传染病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如新冠肺炎。 第二单元 仿生 单元知识归纳 1.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人们从中获得很多启示。 2.公元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猜想:截面呈正六边形的密铺(不留空隙,也不相互重叠)的蜂窝巢房,是蜜蜂采用最少量的蜂蜡建成的。这一猜想被称为“蜂窝猜想”。 3.人类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各种(人造物)。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从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仿生学)。 4.蛋壳虽然很薄,但用手不能把1枚鸡蛋握碎;凸面朝上的蛋壳,不容易被下落的铅笔的笔头戳破;用4枚鸡蛋支撑起来的平板能够承受很重的物体。以上现象都说明了蛋壳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5.生活中的拱形建筑有玉带桥,无梁殿里的拱形门洞是建筑上的(拱)结构等;使用了薄壳结构的建筑有(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院)等。 6.海豚在水里能够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波,声波遇到物体后会反射回来,被海豚的耳朵接收,海豚就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海豚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