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39631

7青蛙写诗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46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 cover
青蛙写诗 一、教材分析 《青蛙写诗》是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儿童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想象”。这首诗共有五小节,描写了青蛙在下雨天用“呱呱”的鸣叫来作诗的情景。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旨在以此为情节学习生字,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活泼形象,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课文。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喜欢诗一样的语言,能通过简单的想象和朗读感悟诗歌,但他们的想象较为碎片化,停留在诗歌的表面意思,很难融入诗歌的意境之中。因此我借助图片、音乐等资源,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为学生展开想象搭建支架。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扎实地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能和同学们一起读出青蛙写的诗。还有另一小部分学生语言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更具体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随文识字、字理识字,在情境中认识“写、诗、点、过、串、们”等6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两个偏旁;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下、雨”两个生字。 2.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节,借助“小蝌蚪、水泡泡、水珠”等具体事物初步感知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的形象,并学习“标一标、圈一圈”的阅读方法。 3.借助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创设情境读等多种形式,把第一至四节读正确,读通顺,并尝试以“角色体验”的方式,在朗读中感受助人为乐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标点的使用,感受青蛙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随文识字 1.出示青蛙贴图,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2.出示课题,带学生读一读。 (1)指导“写”字,说说你在哪见过它。它头上有一顶帽子,叫做秃宝盖。 (2)认读“诗”字,导入:青蛙写诗,诗的左边是言字旁,言字旁的字和说话有关,因为诗不仅可以写,还可以读和唱出来。 (3)指名学生再读课题。 3.创设情境,朗读第一小节。 (1)出示下雨图片,认读“雨点儿” (2)认读新偏旁“四点底”。 我们再来看“点”,也有四个点,一个朝—左,三个朝—右。我们把这样的四个点叫做四点底。 4.播放下雨的声音,出示:淅沥沥、沙啦啦。 5.朗读第一小节。 听到这么优美的雨声,这只小青蛙可高兴啦,它说:“我要写诗啦!" 6.青蛙的诗写好了,瞧:呱呱呱呱呱呱呱———好听吗 (不好听)别急,有人来帮忙了,是谁呢 我们一起去诗歌里找找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小节。 这篇诗歌可有意思了,先听老师读。指名学生说一说全诗一共几个小节。 2.出示读书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老师读完了,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相信你们一定也想来读一读这首小诗。 先听读书要求:(1)双手捧书,稍稍外斜。(2)自由朗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听明白了吗 3.出示词语:我们、可以、游过来、写成。 小朋友们读得特别投入,考考你们,谁会读。 1 2 3变!你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去掉拼音后的词语) 三、图文结合,初识标点 1.同学们都是识字小能手,生字读准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现在请你们再次捧起书,轻声读课文,找一找,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一边找一边圈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贴图: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2.随文识字“串”。 (1)我们来看“串”,看到这个“串”,你想到了什么 (2)中间的一竖是什么 (木棍)一根小木棍把两个扁口串在了一起,这个字就是———串。“串”就表示连在一起的东西。 3.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帮助青蛙写诗的 请三个小朋友为我们读读课文第2~4小节(出示课文),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思考。 4.认识标点符号 (1)出示“逗号”卡片,和小蝌蚪比一比像吗? 预设:大大的脑袋细细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