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还是小》 一、教材分析 《大还是小》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展开,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浅显易懂。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在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大,在够不到门铃、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本单元的重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用三个“有时候”和一个“更多的时候”把全文紧密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多处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展现儿童的内心世界,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烦恼,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 二、学情分析 对于“成长”这个话题,一年级的小朋友是有所感触的:他们对长大特别向往,但是又会碰到一些力不从心的事情,这种矛盾的心理,是他们此时正经历着的。所以,从“矛盾点”入手,“为什么希望自己不要长大”,“为什么盼着自己快快长大”,从而,让学生感受成长,向往成长。在教学设计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想象画面、进入情境、体会心情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随文识字、字源识字等方法认识“快、门、衣”,认识竖心旁,会写“门、衣”2个字。 2.通过想象画面,进入情境、体会心情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聚焦三至六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知道“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读懂“我”的矛盾心理,感受成长,向往成长。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想象画面、进入情境、体会心情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聚焦三至六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知道“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读懂“我”的矛盾心理,感受成长,向往成长。 五、课前准备 课件、田字格、板贴、生字生词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句,导入新课 1.读好词语中的轻声。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妈妈 盼着 评价关注:这5个词语都有一个字要读成轻声。 2.读好句子中的轻声。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二)品读三、四自然段,学习“觉得小” 1. 找句子,反馈读句。 上节课,咱们已经知道了小朋友在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的时候,觉得自己长大了,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自己很小”。 有时侯,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门铃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指名学生读这两段话,朗读评价:读正确,读流利,读好停顿。 2.指名说,“小”的理由。 (1)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小?谁能从句子中找找答案。 反馈:够不到门铃,听到雷声喊妈妈。(贴词卡) (2)教学“够不到门铃”。 ①拿出实物门铃,让学生去够一够。(引导学生说出够不着的原因是自己太小了) ②看课文的插图,你还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够不着门铃。(指导学生仔细看图) ③小朋友们,你们够不到东西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采访二三人) 关注:联系生活实际,进入角色,更充分地感受这份焦急的心情。 (3)教学“听到雷声喊妈妈”。 ①你还从哪里感受到自己很小呢?从课文中找一找。 ②师生交流:现在雷声响起来了,你是什么心情?(PPT播放雷声)学生听一听雷声,说一说感受。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③出示两种表情,你觉得你是哪个小朋友?为什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去读一读。 ④出示课堂作业本第3题第2小题选一选。 ⑤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三)研读五、六自然段,期待“成长” 1.出示句子: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更多的时候,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2.自己读一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