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54583

活动设计 抵御雪崩的背景墙——剧本杀在高中校园欺凌心理辅导课中的运用

日期:2024-06-29 科目:班会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57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活动设计,抵御,雪崩,背景墙,剧本,高中
  • cover
活动设计 抵御雪崩的背景墙———剧本杀在高中校园欺凌心理辅导课中的运用 活动理念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中一个或多个学生有意地、反复地对弱势的学生施以负面行为的现象。它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还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困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中提到,应促进高中生人际的积极反应和体验[1]。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群体往往占比最多,多项研究表明旁观者群体中的积极干预行为是预防校园欺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校园欺凌中旁观者的积极干预行为。活动的理论基础是学者 Latane 和Darley[2]提出的旁观者干预模型,包括注意事件(旁观者是否注意到该事件)、解释事件(是否将事件解释为紧急事件)、 接受责任( 是否承担介入该事件的责任)、干预方法( 是否能够获取介入事件的知识、技能他人支持等)、干预行为(是否决定采取干预行动)这五个阶段。旁观者五步干预行为的选择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每一步选择都会直接影响旁观者下一步是否积极介入欺凌事件。本课以该五阶段模型为基础,贯穿始终。 本课借助当下在学生中流行的剧本杀这一载体,通过情境代入、小组讨论、自我评估、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特点和影响。活动中选用的校园欺凌事例基于校园欺凌的四大类别:言语欺凌、肢体欺凌、关系欺凌、网络欺凌。还原事情真相的搜证环节对应“注意事件”和“解释事件”两个阶段,让学生意识到怎样的行为会被定义为校园欺凌。“接受责任”这一阶段,通过引起对被欺凌者的共情激发学生阻止校园欺凌的责任感,并引用“旁观者干预量表”[3] 中评估责任感的三个条目,借助卡牌的形式让学生评估自我责任感。“干预方法”阶段以 5D 干预法(direct,即直接介入;distract,即分散注意;delegate,即求助他人;delay,即事后关怀;document,即记录佐证)为基础,让学生掌握作为旁观者可以采取的具体干预措施。最后加入法律和研究数据进行佐证,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积极干预行为, 活动目标 1. 了解校园欺凌的特征,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 2. 掌握作为旁观者可以采取的积极干预措施。 3. 唤起责任心,作为旁观者能够积极抵制校园欺凌。 活动方法 剧本杀,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 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成 6 组,每组的椅子按小组围成圈,每组分配彩笔、角色剧本、讨论纸、卡牌。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01 校园版剧本杀:引出话题 在课前进行团体约定:仔细倾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真诚表达。 师: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将一起来进行一场校园版剧本杀。这是一个推理、策略类剧本,名为《抵御雪崩的背景墙》。有多少同学之前接触过剧本杀? 在简单统计学生对剧本杀的了解程度后,教师介绍本节课剧本杀规则:每个人都会拿到某一角色的剧本,请代入剧本角色,对他们的心理、行为进行推测分析;为获得最佳参与体验,未经老师允许,请勿随意翻阅剧本和道具;剧本杀活动的目标是所有人合力完成各项任务,推动剧情发展。 设计意图 活跃课堂气氛,以剧本杀形式开场激发学生兴趣,使之逐步打开心扉,在后续阅读剧本时更有代入感。 02 事件还原:推理验证 环节一:线索公开 教师呈现故事背景,各小组根据剧本线索,还原事件真相。 师:高一学生小童这两个月来一直独来独往,成绩也大幅度下降。最近,小童已经好几天不来学校了。我们需要齐心协力, 还原小童所经历的事情。现在,请大家翻开剧本的第一页,阅读剧情,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一”。讨论结束后,请各组派代表分享你们的线索和推测。 每个组的剧本对应一个角色,6 个小组的剧本角色如下。 旁观者角色:同社团成员小郭,隔壁班同学小张,同班同学小李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