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655456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203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四章,八年级,人教,格式,教案,传播
  • cover
教学设计 课 题 4.1《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 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 多媒体播放设备、三个纸筒、蜡烛 教材内容 分 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4.1光源 光的传播》第二课时,第一节课时学习了光源的概念及光的传播速度,并通过实验探究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了解了光的反射、折射现象。这节课知识点较多,本应该将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讲得再深再细一点的,但由于时间的关系,一节课讲不完,所以特将几个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安排到了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光沿直线传播的几个实验进行形象的展示,比如日食、月食现象,本来就是难点,并且又很抽象,如果利用动画展示,学生学起来就会轻松很多。不管是什么课型,利用多媒体都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使抽象的实验现象形象化,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3至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大千世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初中阶段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代,兴趣和愿望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利用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欢乐,在欢乐中学习,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乐意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2)能用光沿直线传播演示小孔成像,并得出小孔成像特点。   (3)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形成,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小孔成像”的实验,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及总结出像的特点。(2)通过对生活中现象的解释,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对“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激光准直”“三点一线”“站队”等自然现象的解释。   【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乐于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教师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并提问“像是如何形成的?”引入新课, 学生观察并思考 设计意图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1、小孔成像实验    (1)多媒体利用动画再次演示小孔成像实验,通过移动小孔及光屏的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像的大小变化,随即提出问题“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利用光路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3)引导学生总结小孔成像的特点。 (4)解释树底下的亮斑。 学生观看动画,并仔细观察现象,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形象的描述小孔成像特点,有效的避免了灯光较暗,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缺点。通过观察动画,学生很容易得出小孔成像特点,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日食和月食 出示图片,告诉学生日食和月食。 动画演示日食和月食现象并提出问题“日食、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呢? 通过光路图解释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 学生看动画,并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自然现象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3、影子的形成   (1)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 (2)利用光路图解释影子的形成原因 (3)做一道习题巩固,“人在路灯下经过时,影子的长短变化?” (1)学生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举手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