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教学目标 1、欣赏《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送别》,感受体验歌曲情绪,认识和了解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和历史背景。 21*cnjy*com 2、了解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形式,即学堂音乐的概念,了解其艺术特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3、在课堂中渗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一种民族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学唱歌曲《送别》并进行填词创作。 2学情分析 1、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与对音 出卷网乐的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欣赏能力,在本课程的相关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流行的校园歌曲有一定的涉足。但这种能力与认知基础却由于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学生对学堂乐歌特定的音乐文化意义存在一定鉴赏体验困难,产生情感背离问题,表现为情绪上不喜欢、体验上不共鸣、思想上不重视。因此改变这一状况是上好本课程的关键,也是课程设计成败的重要体现。21cnjy.com 2、学生喜欢当今的流行校园歌曲,对比检验、模仿是其学习策略的方法。因此学生可进行其曲调填词方面的创作来了解其艺术特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重点难点 1、欣赏学堂乐歌的各个代表作,了解学堂乐歌的形成、特点及对中国近代音乐产生的影响。 2、学唱歌曲《送别》并进行填词创作。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同桌的你》,引导学生说出还有 出卷网哪些熟悉的校园歌曲(例如:《童年》、《明天会更好》、《外婆的澎湖湾》、《十七岁的雨季》),并唱一唱,感受歌曲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贴近校园生活的歌词。 2、欣赏《体操—兵操》、《祖国歌》 问:对这两首歌曲总体感觉是怎样的? 答:感觉亲切、动听,曲调简洁、朗朗上口、易记。 3、引出“学堂乐歌”。 活动2【讲授】学堂乐歌 通常是指我国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 出卷网,即清末民初新式学堂中开设的乐歌课。它是随着新式学堂的诞生而诞生的,在维新变法中起步,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发展壮大。直到1923年后,该课程改称为音乐课,“乐歌”一词逐渐不用。21·cn·jy·com 活动3【讲授】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 音乐教育家,上海人,原名 出卷网沈庆鸿。幼年在家塾受教,1890年底中秀才,1895年执教于上海圣约翰书院,1897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年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得到启发,在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制作,并编写出中国第1首学堂乐歌《体操─兵操》。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作品有:《黄河》、《赛船》等。 (1)、欣赏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体操—兵操》 问:对照歌词看看这首歌曲是否容易理解? 答:歌词浅显易懂,号召儿童们来做兵队操。 (2)、欣赏《黄河》 问:对比欣赏《体操—兵操》与《黄河》在音域和节奏上有什么不同? 《体操—兵操》《黄河》 音域 中音 中音、高音 节奏 平稳 先紧后宽 《黄河》全曲一字一音,铿锵有力,这种音域和节奏上的不同使它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2·1·c·n·j·y 2、李叔同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又名李息霜,祖籍 出卷网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主要作品有《西湖》、《春景》、《祖国歌》、《送别》。21·世纪*教育网 (1)、欣赏《祖国歌》 由于这首歌曲调是采用民间的老八板改编的调,因此朗朗上口,特别亲切,动听。 (2)、欣赏《送别》 问:大家听过这首歌吗?他的词曲作者是谁? 答:听过,词作者李叔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