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材内容 分 析 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本课是对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到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由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一系列历史巨变从社会生活视角的呈现。 本课通过“日常生活的变化”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两个子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两个时间节点的前后对比,来反映我国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重点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发生的根本变化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难点是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对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设计理念 通过发动学生对本地的衣食住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展示调查成果,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历史就在身边”。并且认识到: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成果。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交互式电子白板、新媒体微信的方式。 学情分析 基于这一课的受教学生均为200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处于“零基础”,我备课特别注重引导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改革开放知识的复习回顾;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教学要以情动人;逐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发生的根本变化,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2.搜集有关社会生活变化的材料,引导学生树立史论结合、史料实证的意识,培养运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讲述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和我国在交通、通信方面的发展,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认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感知中国的富强之路,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教师:一、导入新课(电子相册) 新媒体准备:通过电子相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 (播放交响乐《红旗颂》)在学生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又不失时机的“煽情”实现了对学生的情感引领。“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继而进行现场采访“在大家欣赏照片的同时,是什么事件成为了人们幸福生活的转折点呢? 导出课题: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生:【激趣导入】 1.自主学习(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比比谁学的好) 2.质疑 欣赏照片点燃爱国热情,增强生活的幸福指数感。也更加懂得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什么事件成为了人们幸福生活的转折点呢? 3回顾知识第9课 4.得出结论 5.理解课题《社会生活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后》 设计意图 预设课前安排给学生4分钟讨论时间时间,让其点燃看相册兴奋点。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教师:二、设疑自探 【翻转课堂】 1.视频连线(生于50年代的爷爷) 2.微信谈论(和70、80年的父母亲沟通了解) 3.合作讨论(00后学生的大讨论) 学生:【设疑自探】 (群学) 1.通过到媒体影音资料,和视频连线采访了解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状况。 (群学) 2.通过和70、80年代的父母亲沟通了解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生活的状况。 3.得出结论: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迁表现在:衣食住行通信等5个大方面。 设计意图 然后总结出所自学到的知识,进而通过小组内的集体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