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669847

6.1.4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

日期:2025-05-0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99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6.1.4,下册,七年级,学年,2023-2024,格式
  • cover
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 生物 学科 课题 6.1.4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课时 2 课型 新授 上课时间 周次 教案主备 课标要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广泛,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比较密切。本节主要学习三方面内容: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植物共生。 学习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4.提高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5.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6.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评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三、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四、与动植物共生 五、课文总结 六、技能训练 七、作业设计 播放《小猫种鱼》视频。 提问: 1、小猫为什么收不到鱼? 2、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扮演什么角色? 3、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自然界会是什么状况? 观看、思考、回答。 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 引导学生观察腐烂的梨(实物),展示与梨腐烂有关的问题。 2、播放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 3、引导学生小结。 小结: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交 流表达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P67页课文, 开展游戏活动:疾病诊断;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展示真菌引起植物患病的图片。 3、指导学生阅读P70页“以菌治虫”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还有利的一面。 4、引导学生小结。 小结: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渗透情感教育。向学生渗透STS教育,理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播放地衣(真菌与藻类互利共生)的动画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引导学生观察豆科植物的根瘤(实物);播放豆科植物的根瘤(根瘤菌与植物互利共生)的动画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引导学生举例说出菌类与动物共生的例子。 4、引导学生归纳共生的概念。 5、引导学生小结。 小结:与动植物共生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总结: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三、与动植物共生 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作为分解者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B、可以和动植物共生 C、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 D、以上作用均有 2、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使他们患病;有些细菌和真菌却能够与动植物共生。那么,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呢? 思考,回答。 观察、讨论、回答。 观看、分析、讨论、理解: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与游戏活动(角色有: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足癣、臂癣、细菌、真菌、医生等)。 体验细菌和真菌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体会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观看,了解菌类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 阅读、了解、理解。 观看、思考、理解: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观察、观看、思考、理解:豆科植物的根瘤是根瘤菌与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结合生活或课本举例说明。 根据地衣和根瘤的形成,试着说出共生的概念。 指导分组讨论。 各小组讨论,并作记录,然后选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组内其他成员补充,选出最佳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