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7371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5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时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200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6届,解析,作业,课时,语言,古代诗歌
  • cover
专题十五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 _____ 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 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曲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丁丁”表达了诗中主人公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 答案:“丁丁”是古时计时的 漏壶滴水的声音。深夜还能听到“丁丁”的声音,说明诗中主人公对身在远方的征人有无比的思念与牵挂;孤寂凄清,百无聊赖。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 答案: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 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_____ 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 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①游灵武②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②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颈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_____ 解析:“藏”的本义为“隐 藏”,联系前后词语可知,诗句中当为“覆盖”之意,以显示雪大人稀的边塞特点,为下句的“透”字张本,也与前两联的清廉为官、清贫而归相呼应。“透”为“穿透”之意,明写边风之盛,暗写身衣之单,再次与前面刻画的人物形象特点相呼应。 答案: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 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难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 杏 儿 赵秉文①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 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注:①赵秉文:金代学者、书法家。 试分析下片“但教有酒身无事”中“但”字的意蕴。 _____ 答案:但:只要。只要有美酒相伴,无俗事烦 心,有花无花都是“乘兴追游”的好时节,表现了作者积极享受生命美好时光的豁达人生态度(或“对生活的热爱”)。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 歌 子 贺 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1052—112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