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676832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巩固培优学案(教师版 学生版)

日期:2025-01-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8次 大小:14264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4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巩固,培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隋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巩固培优学案 一、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二、鉴真东渡(日本)1、目的:传播文化弘扬佛法。鉴真在唐招提寺去世。 2、 意义;为中日两国友好交往做出卓越贡献 三、新罗派遣留学生最多。新罗物产居唐朝首位,新罗的音乐也传到唐朝。 四、玄奘西游天竺(主要指印度) 1、皇帝:唐太宗; 2、目的:学习文化求取佛经; 3、修行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4、相关著作《大唐西域记》; 五、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 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六、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七、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 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有这么一本书,他的口述者是一位僧人,他的部分经历如下:公元628年的秋天,从长安出发,开始茫茫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本书是(  )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 C.《徐霞客游记》 D.《老残游记》 【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A项正确; 明代吴承恩的作品是《西游记》,排除B项; 明代徐霞客的作品是《 徐霞客游记 》,排除C项; 清代刘鹗的作品是《 老残游记 》,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唐西域记》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唐朝一位高僧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 A.玄奘 B.鉴真 C.蔡伦 D.毕昇 【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 由材料“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可知,这位高僧是鉴真。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B项正确;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排除A项; 蔡伦发明造纸术,排除C项;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汉代时人们将输入中 原的物种冠以“胡”字,如胡麻、胡瓜、胡椒、胡萝卜等:到了唐代,则通常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湾珍珠)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唐朝与汉朝习俗迥异 B.唐朝崇尚西洋文化 C.唐朝开辟了丝绸之路 D.唐朝对外交往扩大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根据材料汉代时人们将输入中原的物种冠以“胡”字,如胡麻、胡瓜、胡椒、胡萝卜等:到了唐代,则通常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湾珍珠)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唐朝对外交往扩大。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D符合题意; 唐朝与汉朝习俗迥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