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68149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599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 cover
第五单元学情评估卷 第一部分(1~2题 12分) 1.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有关名胜古迹的精美语段。阅读后,完成相关问题。(共6分) 卢沟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dī)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qì),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jié)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xiào)。 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拜笔。 崂山:崂山位于青岛东部,东、南两面濒临黄海。崂山主峰叫巨峰,又名崂顶,有正襟危坐之势。巨峰乱石叠嶂,气势恢宏,晴天可看海,阴天可观云海。每到阳历新年,到崂顶登高祈福的人络绎不绝。 (1)下列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河堤(dī) B.铺砌(qì) C.交头接(jié)耳 D.惟妙惟肖(xiào)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因地制宜 B.自出心裁 C. 映衬 D. 拜笔 (3)介绍“崂山”的文段中,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濒临 B.正襟危坐 C.叠嶂 D.络绎不绝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 桥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古桥一般有社会历史与经济文化价值、结构传力与构筑技术价值及观赏审美价值。云南大地上的古桥,或雄伟壮阔,或小巧玲珑,或精雕细琢,或古朴随意。它们渗透了建造者的智慧,【甲】是宝贵的交通遗产,【乙】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1)从结构上来看,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 复句。(2分) (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只有 才 B. 既 也 C.因为 所以 D.虽然 但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分) 第二部分(3~17题 58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6分) 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经典诗文,总是传递着作者的某种情感。我们从《使至塞上》“ , ”中体会到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从《黄鹤楼》“ ”中感受到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从《答谢中书书》“ , ”中体会到作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7分)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注|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1)短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短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3分) 画面内容 画面声音 预期表达效果 板桥人渡泉声 山溪、木板桥、诗人 ①_____ 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神怡 茅檐日午鸡鸣 茅屋、阳光、人、鸡鸣 悠长的鸡鸣声 ②_____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4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 ~8题。(共14分) 【甲】权乃自来,乘轻船,从濡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曹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乙】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 (有删改) 【丙】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