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685194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巩固培优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师版 学生版)

日期:2024-10-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5次 大小:17192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案,学生,教师,下册,历史,七年级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巩固培优学案 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 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 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 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各政权关系特点: 并立、“战”与“和” 1、辽的建立:916年;建立者:契丹族耶律阿保机(辽太祖),都城上京。 2、西夏建立:1038年; 建立者:党项族元昊; 都城:兴庆, 3、宋辽战与和(1)战:澶州之战北宋胜辽军败,皇帝:宋真宗;宰相:寇准 (2)和:北宋和辽签订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内容:辽军撤回,北宋给辽岁币 4、宋夏和议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5、澶渊之盟和宋和西夏议和影响:保持了和平局面,但加重了北宋经济负担。 6、北宋和西夏以及南宋和金议和共同点:北宋给辽、西夏、金岁币。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考古发掘宋代墓葬时,在辽人的墓葬里发现了辽人备茶(汉人习俗)的静画,在人的墓葬里发现了汉人火葬(辽人习俗)的琉璃棺,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反映了当时(  ) A.民族间习俗没有任何差异 B.民族之间的交融日益加深 C.民族之间的仇恨逐渐扩大 D.北宋已经收复幽云十六州 【答案】B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 【解析】A.“民族间习俗没有任何差异”说法过于绝对,与题意不符,排除; B.题干材料中,在辽人的墓葬里发现了辽人备茶(汉人习俗)的壁画,在汉人的墓葬里发现了汉人火葬(辽人习俗)的琉璃棺。这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学习辽人的生活习俗,辽人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体现了民族交融日益加深,符合题意; C.题干材料体现了民族交融,而非民族仇恨扩大,与题意不符,排除; D.题干材料体现了民族交融,未体现“北宋已经收复幽云十六州”,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 2.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它对北宋前期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人的事迹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该故事流传至今己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北宋和辽的争战 B.北宋和金的争战 C.南宋和辽的争战 D.南宋和金的争战 【答案】A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依据材料杨家将四代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北宋与辽对峙时期。 A项,根据所学知识,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签订的,双方休战进入和平时期,澶渊之盟订立之前是北宋与辽的争战时期; B项,北宋与金的争战是在澶渊之盟之后的事情,宋金争战时辽已被金所灭; C项,南宋时期,辽早已亡国,与南宋对峙的是金; D项,杨家将传奇故事和澶渊之盟发生在北宋与辽的和战时期,而非南宋与金;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杨家将传奇故事为材料切入设题,起了一定的干扰性作用,实际考查的是澶渊之盟,考生解答时,要具备有关杨家将的一般故事常识,及所处时代环境,最关键还是要把握题干设问“澶渊之盟”,明确其发生在北宋与辽对峙时代,问题即得到了解决。 3.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母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答案】A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党项人建立西夏,女真人建立金,以及汉人建立宋朝。各民族政权并立,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