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层练习】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下册课时练习 第7课 美丽的化学变化 探索回顾 1.探索: 基础巩固 2.填空。 (1)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 )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 )。 (2)我们的生活世界是由( )构成的,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地( )变化着。这种变化可以划分为( )和( )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 )。 (3)生成新物质时一般伴有( )、发热或改变颜色等现象。 3.选择。 (1)把一块蛋壳和一块紫甘蓝分别浸泡在白醋中,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下列对现象的描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蛋壳的表面产生了气泡 B.蛋壳由厚变薄了 C.紫甘蓝表面产生气泡 (2)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将紫甘蓝汁滴入( )中不会出现红色。 A.白醋 B.稀盐酸 C.小苏打水 (3)烟花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 ),产生了缤纷的色彩。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化学变化 (4)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下列古代的发明和创造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制作石器 B.粮食酿酒 C.使用火药 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与传统的不可降解或难降解塑料相比,可降解塑料更符合环保的要求。( ) (2)购物时,我们应尽量选择包装豪华的,这样的物品质量比较好。( ) (3)钻石这种物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 (4)气候变化和海水酸化是自然现象,不用过多注意。( ) 素养提升 5.材料阅读: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这是古书上对扎染的生动描写。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扎和染,巧妙地结合,织物染色前必先打结,使其结处不着色。扎染图案取材广泛,常以当地的山川生物作为创作素材。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花鸟鱼虫,妙趣天成,千姿百态,犹如艺术大师的泼墨意境……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 唐代扎染发展到鼎盛时期,"青碧缬衣裙"是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北宋时期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但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明清至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四川的自贡扎染技艺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古人常常从茜草、红花、苏木中提取红色染料,从马蓝、菘蓝中提取蓝色染料,从栀子、姜黄中提取黄色染料,从五倍子中提取黑色染料……将栀子果实在冷水中浸泡之后,再加以煎煮,即可制成黄色染料。黄色素的深浅可以利用酸性液体来控制,如果想要更加明艳的黄色,在水中加入一些( )即可。 A.小苏打 B.醋 C.酒精 (2)生叶染:将新鲜植物中用来染色的部位在常温下( ),而后提取汁液进行染色。 A.捣碎 B.煎煮 C.晾晒 (3)有些染料中的色素不能直接在纤维上着色,但是某些物质能够帮助它们附着在织物上,这些物质被称作“媒染剂”。我国古代常用的媒染剂有明矾、草木灰、石灰、食醋、梅汁和豆浆等。使用媒染剂染色的方法叫“媒染”,这个过程是一个( )变化。(填“物理”或者“化学”) 参考答案 1. (1)化学 (2)煤 天然气 (3)新的清洁能源 供电更持久的充电电池 2.(1)生产生活 物质的变化 (2)物质 运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3)发光 3. (1)C (2)C (3)B (4)A 4. (1)√ (2)× (3)× (4)× 5.(1)B(2)A(3)化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