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01324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01-28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29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2023
  • cover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三子之志的“同”与“异”,理解孔子“哂由”的原因。 2.分析四子之志的内在联系,理解孔子“与点”的动机和内涵。 3.探究孔子“喟然”的原因,体会孔子等儒家人物的淑世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三子之志的“同”与“异”,理解孔子“哂由”的原因。 2.分析四子之志的内在联系,理解孔子“与点”的动机和内涵。 3.探究孔子“喟然”的原因,体会孔子等儒家人物的淑世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每个学期的班会课总是干货满满,给予我们太多能量。其实,“班会”早在春秋时就有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记录的是一次孔门师徒“谈人生”“谈理想”的班会。这次班会上,孔门弟子所谈的理想分别是什么 孔子又做何表态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这篇经典课文。 二、探究解疑 把握“三子”才能的“同”与“异”。 学生活动:三个小组负责相同之处,另外三个小组负责异。 (一)曾皙在回答孔子问题时说“异乎三子者之撰”,三子用以实现各自理想所具有的才能的相同之处体现在哪里 提示:结合课文注释“撰”和“邦”来,找到孔子评价三子才能的语句。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子路)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冉有)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公西华) 明确:三子才能相同之处,都是关于为政方面的。(板书:同:为政) (二)三子的才能和理想虽然都与治国安邦有关,但其具体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找出文中三子谈理想的言语进行分析。 明确:三子所谈之异,体现在国之面积国家形势、自我期待、语气态度等方面。 ①.“国”的面积不一样。子路所说国之面积最大--“千乘之国”;冉有所说的就小多了一“方六七 十,如五六十”;而公西华根本没有提及。(板书:异1:面积不同) ②.“国”面临的形势不同。子路所说的国家形势最严峻,既有外忧--“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又有内患--“因之以饥馑”。而冉有、公西华则没有提及所治之“国”的形势。(板书:异2:形势不同) ③.自我期待不同。子路说自己“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既能使百姓勇敢善战,还能让他们懂得道义。冉有说自己“可使足民”,即可以使百姓生活富足。公西华认为自己可以在祭祀、会盟等场合担任司仪官。 (板书:异3:自我期待不同) ④.说话时的语气态度不同。子路“率尔而对”-很鲁莽,并且“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比较自大;冉有比较谦虚,说国家面积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还以“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来结束:公西华最谦逊,既不谈国之面积,也不渲染国家面临的困境,以“非曰能之,愿学焉”自谦,对自己的定位也只是“小相”。(板书:异4:语气态度不同) 三、剖析原因 理解孔子“哂由”的原因 子路谈完自己的理想,孔子“哂之”,后来曾皙问“夫子何哂由也”。孔子“哂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孔子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根据文意,孔子“哂由”是因为治国要用礼,而子路的话和他说话的方式缺乏谦让不符合礼的准则。(板书:子路不让) 教师追问:为什么说子路不够谦让就不符合礼的准则呢 PPT展示:侍于君子,不顾而对,非礼也。--《礼记·曲礼上篇》 明确:子路和几位同门共侍孔子,在孔子提出问题后,按礼仪应该先看看有没有其他同门要讲话,而子路却“率尔而对”“噌”地站起来,夸夸其谈,这种行为不合侍于君子之礼。 再追问:子路的“不让”还表现在什么方面? PPT展示: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论语·公冶长》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学生联系两则材料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