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01524

9 说“木叶”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10-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127755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木叶,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说“木叶” 了解作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林庚(1910—2006)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 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年少时 “清华四剑客” (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之一;年老时 “北大中文四老” (吴组缃、王瑶、季镇淮)之一。 北大诗歌中心主任。知行合一的学者诗人。“喧闹时代的隐退者”。 了解题目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说”是一种文体。 “说”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对见解,写法比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形象。 课文分层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发现问题 (①———) 分析问题 (④———) 解决问题 (⑦) “木”被人喜欢的原因有两个。 总结全文,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 “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诗歌中有用“树”,有用“叶”“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其中关键在于“木”字。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 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为什么诗歌中只是“一字之差”,意韵却差别巨大?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课文阐释的是诗的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为如何? “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理论色彩较强,不利于大众的接受与理解; “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一字千里 明结论 “树叶”发展到“落木” “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不同 析本质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诗歌具有暗示性 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秋天气息 找原因 “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 摆现象 说“木叶” 《说“木叶”》题目中的“说”能不能改成“论” 为什么 不能。“论”体文更严谨,而“说”体文形式和语言更轻松自由,这代表两种不同的文体风格,也决定了文章的表达方式。 “说”在文本中主要表现为观点的自由性和表达方式的灵活性。 说‘木叶’” 若改为 “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可能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