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劳动》八年级下册 发生灾害来救援 劳动基础 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是降低灾害损失的关键,我们要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发生火灾后 避险 自救 互救 火灾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达1.28% 时即可导致人在1~3分钟内窒息死亡。同时,燃烧中产生的热空气被人吸入,会严重灼伤呼吸系统的软组织,严重的也可导致人员窒息死亡。 逃生的人员多数要经过充满浓烟的路线才能离开危险的区域。逃生时,可把毛巾浸湿,叠起来捂住口鼻,无水时,干毛巾也行。身边如没有毛巾,餐巾布、口罩、衣服也可以代替。要多叠几层,使滤烟面积增大,将口鼻捂严。穿越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口鼻上拿开。 火灾中的逃生与自救 也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火灾中的逃生与自救 身处楼房 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 可利用结实的绳子,或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然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沿墙缓慢滑到地面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而脱险。 火势太猛 各通道全部被浓烟烈火封锁,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 在有把握的情况下: 火灾中的逃生与自救 劳动基础 (1)水能扑灭所有原因引起的火灾吗? (2)生活中常用的灭火器都有哪些? (3)如果在高楼中遭遇火灾,怎样才能安全逃生呢? (4)家庭常备消防救援器材有哪些,他们都有什么功能? 自主、合作探究 劳动教育教室 水、白醋、小苏打(碳酸氢钠)、洗涤剂、玻璃瓶(带盖)、试管(或小容器)、蜡烛、打火机、胶皮管。 劳动场域 劳动工具与材料 家庭自制版灭火器 1. 在玻璃瓶的瓶盖上钻一个小孔。 2. 向玻璃瓶中加入约 450 mL 的水,再加入小苏打(碳酸氢钠),边加边搅拌,直到瓶底出现碳酸氢钠沉淀,即说明此时的溶液已经饱和。 3.往饱和溶液里加入少许洗涤剂,直到搅拌出泡沫。 劳动基础 家庭自制版灭火器 4. 将白醋倒入一个小容器中,再倒入小苏打溶液,小苏打溶液和白醋的比例约为 9∶1。轻轻地将小容器放入玻璃瓶中,小容器要高于小苏打溶液的液面,并尽量靠在杯缘处,不能倾洒出来,即两种溶液不能混合。 5. 盖上插有胶皮管的玻璃瓶盖。此时灭火装置就制作完成了! 家庭自制版灭火器 6.灭火效果检测:点燃一支蜡烂,轻轻摇晃插有胶皮管的玻璃瓶,使两种溶液混合反应,溶液就会沿着胶皮管喷射到蜡烛上,熄灭火苗。 1. 小组展示本组制作的灭火器灭火效果。 2. 请组员分享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3. 讨论: (1)为什么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达到灭火的效果呢? (2)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劳动成果 劳动评价 请根据以下评价标准对本次自制灭火装置活动进行综合评价: 报警时拨打“119”,要讲清失火的详细地址。 尽量说清起火原因以及火势大小。 说清楚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报警后要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明消防车去火灾现场的道路。 劳动拓展 一旦发生火灾,应怎样报警呢? 消防报警常识 再 见!14 发生灾害来救援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灾害尤其是火灾带来的危害,让学生具备防灾意识并理解救援的意义。在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学会使用救援器材,能进行正确的逃生、自救、互救与急救。 一、 素养目标 1. 认识家庭常备的消防救援器材,知道这些器材的功能。 2. 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在劳动情境中,面对灾害具备应用自如的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