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08942

第二章《声现象》综合训练试卷(原状+解析版)

日期:2025-05-1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101136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章,声现象,综合,训练,试卷,原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声现象》综合训练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答案】A 【详解】A.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正确; B.声速受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的影响,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听到声音的条件必须满足:一要有发声体振动产生声音,二要有介质传播声音,三要有良好的听觉器官。除此以外,声音的频率还必须在20Hz~20000Hz之间,声音要有一定的响度,只有具备这几个条件,我们才能听到声音。所以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故D错误; 故选A。 2.老师上课时使用“小蜜蜂”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传播速度 【答案】C 【详解】老师上课时使用“小蜜蜂”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同学们听得更清楚。 故选C。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 这个事实说明( ) 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 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D.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 【答案】C 【详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气体中的快,所以,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一端,另一端的学生会先后听到由铁管和空气传来的声音,因此听到两个敲打声音。 故选C。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B 【详解】此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被弹开,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本实验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B符合题意. 5.以下活动中,能用来探究影响声音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图甲,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B.图乙,收音机播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 C.图丙,手指蘸湿摩擦杯口,不断改变杯中水量 D.图丁,敲敲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 【答案】C 【详解】A.图甲,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用来探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乙,收音机播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可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丙,手指蘸湿摩擦杯口,不断改变杯中水量,声音的音调不同,所以能用来探究影响声音音调高低因素,故C符合题意; D.图丁,敲敲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用来探究影响声音响度大小因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英语听力测试时,监考老师经常将窗户关上,避免外界环境干扰,“关窗户”是为了(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 【解析】“关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能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故只有符合题意。 故选:。 7.如图实验中,是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分析】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详解】①抽出罩内空气,铃声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研究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②用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研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应用转换法;③人摸喉咙发声,研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应用转换法;④土电话验证固体可以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