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10800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教学课件)(34张)——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250832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必修,2019,教版,地理,34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新课导入 常印佛:野外走出的地质学家 重视野外工作的理念伴随常印佛一生,即便当选为院士后,只要有机会他仍亲自到野外,放大镜随身必带,每到一地都会用它仔细端详岩石。他把野外当作课堂和实验室,从那里发现真正的问题,也从那里捕捉解决问题的线索。 如今虽已年登耄耋,但常印佛依然在为揭开地下秘密搜寻宝藏而不遗余力地发出光和热。 “他很平淡,没有太多有趣的事情,但他在平淡之中互相交融,他把智慧潜移默化地传给大家,而不会居高临下。他文章很少,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启发很多人去做……” 问题:野外考察有什么作用?又有哪些步骤? 核心素养 区域 认知 地理实践力 综合 思维 人地协调观 通过具体的野外考察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影响。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使其能够针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评价。 野外考察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地理实践,学生在实践中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调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实践力。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要求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来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学生需要整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实地考察的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培养起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思维能力。 :通过野外考察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从而培养起人地协调的观念,认识到人类行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学会如何在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 本节知识结构 structure of knowledge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目的 一般步骤 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训练地理综合思维 培养协作精神 选定考察地点 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规划考察路线,选取观察点位 确定考察时间 准备考察装备 野外实地考察 总结分析考察成果 示例:某丘陵山地综合自然地理考察 目录 野外考察的目的 壹 示例:某丘陵山地综合自然地理考察 叁 野外考察的一般步骤 贰 野外考察的目的 壹 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在考察过程中,需运用罗盘、地形图等工具和资料,对各观察点进行观察、测量、测试,有时还要采集标本和样品,进行填图、摄影等,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训练地理综合思维 通过野外考察,对地表环境的综合认知可以得到提升。通过对所获得的多项指标进行分析,地理综合思维能够得到强化。 培养协作精神 野外考察需要分工协作,可以提高合作意识,强化协作精神。 野外考察的一般步骤 贰 选定考察地点 地质 地貌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 便利的交通 环境的安全性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应尽量选择地貌、水文、植被和土壤等多个自然地理要素都相对比较典型的地点 选择考察的地点,还要考虑交通便利、环境的安全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最好选择学校附近自然植被发育、保存较好的中低山或者山丘、岗地 知识窗 山岳的分类 按山体高度,山岳一般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 类型 主峰海拔 极高山 超过5000米 高山 3500-5000米 中山 1000-3500米 低山 500-1000米 丘陵 500米以下 岗地 相对海拔低于150米 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野外考察前,应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搜索,对拟考察地点与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以及人类活动有个初步的认知。文献资料主要包括相关地方志、 地形图、气候统计资料、植被、土壤和水系等资料,以及卫星影像、照片等。 初步认识拟考察地点 收集相符文献资料 查阅文献 上网搜索 地方志、地形图、气候统计资料、植被、土壤和水系等资料,以及卫星影响、照片等 规划考察路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